创业|创业者在2023:抢人、找钱、出海,找回失去的三年( 四 )


直到看到AIGC(生成式AI , Generative AI)这一能降低创作门槛的技术在一些领域应用 , 她和一位资深HR从业者组团队做了一款面向B端的AIGC产品 , 通过绘画的形式解决企业HR提升员工积极性、创作力、了解公司价值观的痛点 , 而员工的手画作品可以通过AI美化 。
过去三个月 , 他们带着产品和欧洲上百个HR和雇主沟通后 , 收到了大量采购意向 。 带着这些反馈 , 晓宁开始密集接触国内外的投资人 , 目前已沟通的投资人中 , 一半以上都表示非常感兴趣 , 认为“这是一个AIGC找到应用场景的好项目” , 并在推进后续的投资流程 。
挺过来:业务、人心 , 恢复都需时日在创业者的视角里 , 有两个春节最“忙” 。 一个是2020年春节 , 突发疫情 , 要紧急应对、调整策略 , 另一个就是2023年春节 , 忙碌而有奔头 。
因为对他们来说 , 最难熬的时刻不是2020年 , 损失最惨重的年份 , 反而是看不到希望的2022年 。 站在2023年的开端 , 他们更强烈的感受是 , 要完全恢复到疫情前 , 还需要时间 。
过去一年是郭强危机感最重的年份 。 都知道餐饮难 , 贸然开店的他更是难上加难 。
疫情之前只有1家店的花盐街 , 现在有11家门店 , “我2022年最严重的决策失误就是 , 开店太多 , 一心想着赶快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 , 而整整一年 , 郭强都在解决因开店带来的麻烦 , 首当其冲的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 还有不确定性的装修、用工等等 。
在变数太多的2022年 , 郭强的很多规划没能完成 , 2023年生意慢慢向好 , 他希望创业路走得更稳一点 , 先把流失的骨干招回来 , 把运营做扎实 , 靠品牌自己的力量把现金流的缺口补上 。
身在被疫情推上风口的预制菜赛道 , 对市场从2021年到2022年由暖到冷的变化 , 林志勇的感受最是直接 , 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感慨一句 , “还好我们撑住了!”

2020年初 , 预制菜被一些嗅觉灵敏的投资人关注 , 进入2021年 , 更多机构一拥而上 , 一度有上百家机构同时联系林志勇;到了2022年 , 很多C端预制菜项目需要“安抚”投资人 , 解释这是一个还在发展初级的行业 , 市场培育不能一蹴而就 。 而林志勇当前的重心 , 也偏向了B端业务 。
就在三个多月前 , 陈长春经历了最迷茫的时刻 。 2022年10月 , 这原本是城郊民宿的最大旺季 , 却再次因为疫情戛然而止 , “要给几百人开工资 , 但大家又没什么具体的工作要做 , 当时都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怎么样 。 ”
去年12月上旬疫情防控政策刚调整时 , 三亚、云南的景区型民宿疯狂回血 , 今年1月 , 作为城市周边的乡村民宿 , 隐居乡里也逐渐感受到了暖意:春节前期 , 入住率只有前两年春节的七成:西南一带相对火爆、北京周边恢复有限;春节后 , 各地的订单持续恢复;“进入2月 , 经营状态基本恢复正常 , 我们在考虑很多产品的升级 , 迎接2023年的清明节、五一和暑期旺季 。 ”陈长春说 。
“江小白2022年的经营目标完成得不算好 , 销售在春节后的一个季度甚至半年 , 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 就算很好了” , 陶石泉告诉深燃 , 江小白有理性面对未来挑战的决心和准备 。
业务恢复得一步一步来 , 而人更不是开关 , “从疫情后的焦虑走向积极乐观 , 没那么容易” , 陶石泉当下重点关注的是 , 怎么让客户和员工重拾信心 。
更大的挑战来自客户 , “社会面的餐饮经济、小店经济 , 不只是春节期间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全面恢复的 。 ”陶石泉说 , 特别是江小白的餐饮小店类客户 , 度过了经营非常艰难的三年 , 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已经关停营业了 , 需要重新再来 。 2022年12月份起 , 江小白拿出了50万瓶江小白加梅见免费送给客户 , 希望提升餐饮老板的堂食氛围 , 也让自身的主要消费场景尽快暖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