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掌上青岛参与黄东海浮标观测站建设、运维|10余年观天测海!记者实探海上“哨兵”的工作日常( 四 )


本文转自:掌上青岛参与黄东海浮标观测站建设、运维|10余年观天测海!记者实探海上“哨兵”的工作日常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钻到浮标底部焊接
在王旭看来 , 这项工作的魅力 , 在于一直走在创新路上 。 “海洋领域的发展 , 一定会产生新的仪器、新的技术 , 包括我们自己也在研发一些新的设备 , 比如北斗通信信标 。 ”王旭说 , 黄东海浮标观测站建设初期 , 主要是以常规观测浮标为主 。 随着对水质等参数的需求越来越多 , 仅仅进行表层的水质观测已经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 。 因此 , 团队开始研制能够对剖面水体进行实时观测的设备 , 以观测水面到水下50米甚至更深的距离 。 在刘长华站长的带领下 , 他们提出并开始研发三锚式浮标 , 该浮标于去年正式入列 , 是我国首套超大型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 , 结束了我国近海海域缺少长期、定点、实时进行剖面水体观测设施的历史 。
“接下来 , 我们将继续优化升级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 , 进一步减少造价和运维成本 , 不断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贾思洋补充说 。
中午约11点 , 王春晓来到了办公室 。 因为有工作安排 , 他只和采访人员打了个照面 。 11点30分 , 他走出办公室 , 不出海的日子 , 在午饭之后有个健身环节 , 确保有个好的身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海上工作的种种困难 。 下午 , 贾思洋有一个会议 , 中午要整理发言资料 。 王旭则惦记着家 , 赶回家里为妻子、女儿做饭 。
就这样 , 生活又似乎回归普通平常 。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采访人员李勋祥)
(作者: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