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打通研发和应用 “合肥模式”成效初显

本文转自:人民网
本文转自:人民网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打通研发和应用 “合肥模式”成效初显
文章图片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创新研究院 。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打通研发和应用 , 五年“回头看”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HRG合肥研究院)院长于振中感慨:“不容易但令人鼓舞!”
在合肥经开区宿松路的智能科技园里 , HRG合肥研究院以五年奋战 , 不仅完成了自身科创体系的建设 , 还在打通研产用环节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路径 , 集聚上中下游产业链优质项目70余家 。 其中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 , 规上企业19家 , 专精特新企业10家 。 在创业过程中 , 政府、园区、平台有力的扶持和帮助 , 以及本地产业链市场的加持 , 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力量 。 从无到有 , 由小变大 , 由弱及强 , 一幅“市校合作”的发展蓝图正变为实景 , 以“合肥模式”推动平台迅速壮大 , 也让平台培育的企业获得了快速成长 。
创业需要好的氛围
本文转自:人民网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打通研发和应用 “合肥模式”成效初显
文章图片
合肥智能科技园 。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作为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 , 于振中对创业氛围、平台有着自己的体悟 。
“我们最初创业的时候 , 哪有现在这样的氛围” , 他回忆 , 当初学校很多博士生的研究成果都“留在了实验室” , 这也是他在学校时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把这些研究成果变成实际应用的产品?”
从2016年开始 , 于振中带领团队 , 在合肥展开了打通研用的探索 。
“刚来时 , 智能科技园还是一片空地” , 于振中回忆 。 2015年下半年 , HRG将目光锁定合肥 , “合肥是创新高地 , 我们来合肥就是奔着这个名声的 。 ”于振中直言 , 是合肥的创新基因吸引了他 。
作为全国唯一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一体的城市 , 于振中说 , 合肥对于科技企业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 而合肥经开区所拥有的良好的制造业基础 , 更是为打通研用探索提供了最好的“试验田” 。
这个“试验田”在2016年播下了种子 。 当年7月 , 第一期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合肥市政务中心签订 , 8月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 落户合肥经开区 。 同年 , 智能科技园同步启动建设 , 由经开区代建 。
2018年 , 园区建成启用 , HRG合肥研究院搬离临时过渡场所 , 入驻智能科技园 , 作为在合肥发展的基地 。 “一切都是新的” , 于振中回忆 , 这里就如早晨初升的太阳 , 昭示着希望 。 这个希望 , 不仅是HRG合肥研究院项目发展的希望 , 更是对有效贯通研用的希望 。
本文转自:人民网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打通研发和应用 “合肥模式”成效初显
文章图片
哈工大研究院展厅 。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破釜沉舟才能快速成长
从150到300 , 这是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用了不到3年时间的人数增长 , 如今 , 这个人数已达到800人 。 “有氛围 , 有平台 , 有项目 , 自然能吸引人才” , 于振中说 。
而对应的入驻企业员工人数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 刚刚到合肥来时 , 公司员工也只有三五人 , 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发展到近百人的团队 。 除了HRG合肥研究院自身的吸引力外 , 智能科技园优良的硬件条件 , 在于振中看来也是能够吸引企业落户、人才落地的关键因素 。 宽敞明亮的办公楼、配套齐全的生产场地、设施良好的停车场、高规格的游泳馆、设备齐全的健身房、饭菜优质的食堂……这些 , 组成了智能科技园对外的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