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互联网的下一个乌托邦,会是Web3吗?
文|张婧怡
编辑|苏建勋
Web3 , 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新爆点 。
2021年底 , 在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加密货币听证会上 , 一句“我们如何确保Web3革命发生在美国?”蹿红 。 不久后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表示 , “有人看过Web3吗?我没有找到 。 ”
有人认为 , Web3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 , 也许还能代表人类社会的下一个阶段;也有人认为 , 被炒起来的Web3只是一场醒不来的梦 。
Web3的本质是什么 , 谁可能会选择Web3?已经有了一些实践和应用的Web3 , 真的会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乌托邦”吗?
一个关于“信任”的问题
尽管Web3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实现时间 , 但回溯Web1、Web2时代的历程不难发现 , 互联网的问题 , 最终是一个关于“信任”的问题 。
1994年 , Yahoo的成立带来了网络黄页 , 查找第一次有了目录和分类;四年后 , Google则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功能 。 习惯了参与和互动的网民们 , 偶尔会怀念这些由静态网页组成的互联网早期形态 。
文章图片
1996年末 , YAHOO公司就已经奠定了它在门户网站的领导地位
各类网站用户阅读内容和广告 , 互联网公司依靠点击量盈利 。 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 , 构成了单向性提供和理解内容、由开放协议主导的Web1时代 , 内容提供商和搜索引擎通过HTTP/HTML等协议 , 连接浏览器 , 进而接触消费者 。
2005年 , Twitter和Facebook的出现开启了Web2时代 , 只能阅读的网络演变为新的社交空间 , 你可以在Twitter上分享日常 , 也可以在APP上评价或售出商品 。 互联网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迭代为主动创造信息 。
互联网变得更有吸引力 , 却也涌现出更多信任问题 。
用户在开源项目中 , 选择信赖技术、信任机制与代码 , 来执行任务;而在封闭源代码的商业模式中 , 用户选择信任公司运营者 , 能够保证他们的信息不被泄漏、数据网络处于安全状态 。
但现实往往与想象相悖 。
2017年5月 , 勒索蠕虫WannaCry病毒感染了150多个国家的电脑终端 , 它的核心攻击代码源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承包商泄露出来的攻击工具 , 后来有研究者指出是某国的黑客利用这个工具写成了这个极具破坏性的勒索蠕虫 , 受害者达200余万 。
2020年8月 , B2B营销公司OneMoreLead被发现在一个不安全的数据库中存储了用户的私人数据 , 该公司将该数据库完全开放 。 据称 , 至少6300万人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工作场所信息直接暴露给拥有网络浏览器的人 。
像《PolkadotLightpaper》中所说 ,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却是这样的 , 用户向科技巨头们免费提供个人数据后 , 除了向神祈祷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窃取、滥用之外 , 别无选择——这些中心化世界的巨头们就像恶魔一样一口一口将我们吞噬 。 ”
个体化意识和隐私安全被不断强调后 , 对于Web3.0的种种想象应运而生 。
既然信任协议不能保证用户安全 , Web3.0给出的答案是 , “无需信任” 。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Web3.0”概念的提出者GavinWood认为 , Web3.0的定义是“少一点信任 , 多一点真实” 。 在他眼中 , 信任意味着任何人和组织在得到授权后 , 能够以任意方式行使互联网权力 。 如此一来 , 信任可能会变得盲目 , 变得不再是真正的信任 。
文章图片
GavinWood , 英国计算机科学家 ,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
- 天泽信息|互联网需要跨境电商
- |2022红包大战开启,互联网大厂使出浑身解数,红包总额已达80亿!
- 移动互联网|社交电商倒下,推客站起来了:幸存于直播电商风口,从月赚一万到年入百万
- 图书馆|这种情绪商品让95后"上瘾",连互联网巨头都入局了
- 网络暴力|为什么要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有这么大的恶意?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 刘学州|刘学州事件后,互联网平台是该加速“围剿”网暴者了
- 工业互联网|京东将成为我国第一民企,马云和阿里巴巴输了?
- 工业互联网|微软收购暴雪再掀元宇宙震撼,区块链和Web3.0才是真正变革
- 每日优鲜|美国四大互联网巨头可能被拆分,居然腾讯也可能被计算在内
- 互联网|"2022数智化转型峰会"线上举行,全力开启数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