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至今仍然还是在探索的阶段。除了应用在人脸识别这种相对普及的功能,或是手机这样标准化的成熟产品之外,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都还在摸索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中国各级政府的应用依然是如火如荼,这种趋势非常明确。
相比于技术本身的红利,眼下的趋势更多是借助于国家有意识的推动。而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足量财政新蛋糕,也让理应保守的政府客户,开始愿意尝试技术上的创新。
而且我们内部充分的良性竞争,也大大推动了各级部门应用科技创新的意愿。
但切换到一些经济增长缓慢,政府财力弱的国家,他们整体上还是更欢迎成熟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不愿意承担试错的成本。
所以多数的亚非拉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仍然是比较谨慎的。
并且相比于欧美的竞争对手,我们在这个领域需要有明确的比较优势,才能让海外客户有足够的意愿做供应商切换,毕竟软件的切换都有比较高的再学习成本。
虽然实践下来可谓是困难重重,但我还是对加入这条新赛道的初衷不后悔;对我自己“弯道超车”,在前沿领域直接与对手竞争的信念,也没有大的动摇。
我坚信这条“弯道”,是中国企业必须去努力通过的,而且还需要把自己的“车”造得更快更好。
我们自己也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长久的耐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还是继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探索下去吧。
08. 后记——我的出海十年而在兜兜转转之间,我不知不觉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出海经验。
稍微独特和值得分享的,是我基本一直在做对政府业务的信息科技出海领域;又做过比较多的岗位,另外对亚非拉多个国家,也都有过浅尝辄止的接触。
出海探索的过程,虽然说可能不会经历本国市场高强度的“内卷”,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国内各个行业“百舸争流”,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但是在海外,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前路如何,能够交流得上的人也少之又少,只能独自在漆黑中不断摸索前行。
这让我想起了同样做出海的朋友曾说的,“国内容不下自己的身体,国外容不下自己的灵魂”。意思大致是回到国内的紧张节奏,会让身体不适应;但是在海外,自己却又时常地陷入迷茫。
回过头来,我想自己能够长期保有对出海的热情,其实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个人生活和精神上,我自己比较喜欢在相对简单、健康的生活,工作之外的杂事比较少,业余时间就是体育锻炼和看书电影。
另外我也对世界各地(尤其是非主流国家)的国家、民族、地理、风俗文化略有兴趣,只要不是太危险,待个半年一年感觉还挺好的。
第二个是行业层面,中国在IT科技领域的崛起有目共睹。但在国内市场日趋红海的情况下,竞争越发内卷,我会担心到一家大厂成为又窄又深的专家。
这和自己喜欢跨领域、喜欢不务正业的兴趣不太相符;而且对于很多刚出海的企业来说,需要的反而是啥都懂一点,啥都能做一点的“综合人才”,这和我的工作兴趣也匹配。
而且中国整体崛起的IT技术,还有一些相对的低洼地,比如我们在软件的商用和政府领域和欧美差距巨大。二十年来不仅没有拉近距离,甚至在企业级软件上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开了。
我就很想能投身其中,在国际市场上跟欧美公司实打实竞争一下,研究一下其中的问题,这个可能就是我“爱挑战”吧,喜欢挑难的事儿弄。
最后一个原因,是在国家和民族层面。越做海外市场,就越有强烈的对中国富强起来的期待,以及为其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
- 2021中国手游出海年度盘点:原神荣登收入榜冠军宝座
- 中国国家地理|建造技能达人的元文件仓库 阿里云盘正在公测订阅区
- 本文转自:上观2022北京冬奥会2月4日即将开幕|“冬奥故事”打造门户网,数据采集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增量百万条
- 5G商用效果怎么样?看看这个国家的实际体验吧
- 关键核心技术|国家能源集团风电装机达5000万千瓦 保持世界第一
- 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产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全球仅三个国家可以造圆珠笔头,美国也认输了,比核弹还难造
- 本文转自:国家海洋预报台海洋预报公众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读书小笔记单位:国家海...|海洋预报公众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发达国家|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爱扫码支付发达国家却无人问津?
- 电子商务|为何越发达的国家,越不支持“电商”?看完便知
- 芯片|中国家电“巨头”决定,年产8000万颗芯片,全面掌握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