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眸(ID:xinmouls),作者:桑明强,新眸大商业组作品,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仓储式会员店赛道要变天了。
过去几年,在电商、社区团购对实体零售的冲击下,一些老牌商超玩家囿于业绩下挫,开始入局仓储会员店寻求新的增长,华联、家乐福、家家悦就是个中典型,它们的首家仓储会员店均在去年完成开业。与此同时,新锐玩家盒马、Fudi也不甘示弱,前者在8个月内密集开了7家店,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区域;后者第二家店刚刚落地北京顺义。
仓储会员店起源于美国,不同于传统零售,核心在于赚取商品差价,扮演着消费者交易对手的角色,仓储会员店把自己定位为用户的“受托人”,定位中高消费客群,由传统零售商品差价模式转变为会员服务模式,通过极致的低毛利、高周转以及会员费收入以赚取利润。
就眼下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仓储会员赛道已经进入“三国杀时代”:以Costco、山姆为代表的国外玩家,以盒马为代表的新势力。
这三家,在能力侧各有千秋,但就前段时间被爆出的山姆“退卡潮”来看,海外势力的傲慢和国潮的兴起,反而给国内玩家创造了发展空间,侯毅(盒马CEO)也曾公开谈到,“零售的本质就是开零售业需要店。”换句话说,在未来,谁能打造出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会员店,谁将会胜出,而这将十分考验玩家的本土化和差异化运营能力。为此,这篇文章我们将主要探讨:
- 如何判断一家仓储会员店的价值曲线?
- 仓储会员店如何避免互联网式“规模陷阱”?
- 尝试探讨仓储会员店的可能性终局。
国外的仓储会员店大都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Costco和山姆成立于1983年,BJ’s Wholesale成立于1984年。彼时美国正处于严重的滞胀阶段,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并存,在这个背景下,消费者多为价格敏感型,一个典型的例子,Costco发展初期并没有带着中产和小资的标签。
反观国内,某种程度上,仓储会员店的演化和迭代,大多是在新零售业态的基础上,从双轨制付费会员和免费会员机制,逐渐向单轨制会员演进。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出现以来,行业正经历着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作为一种新型渠道形态覆盖特定市场,无论是阿里巴巴系的“盒马鲜生”,还是京东系的永辉“超级物种”,都是以覆盖新型细分市场的形式出现的;第二阶段是全面提升零售效率的阶段,“小米之家”开出不久,就实现了 20万以上的坪效,这几乎是传统零售业无法企及的高度;第三阶段是满足消费者全场景需求的商业形态,相对于传统零售而言,需要来一场体验上场景革命。
回归到仓储会员店上,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商超消费市场正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消费场景为中心”,而单轨制会员的根本,在于它不再像传统商超依赖差价获取利润,而是以严选的方式筛选品质更高的产品,缩短消费者决策时间,不同的是,国内仓储会员店多了一些“本土化升级”的色彩。
如果从表面上看,你可能会觉得仓储会员店是一种噱头,但实际上,它核心在于满足消费者高性价比和线下场景体验的需求,更像是一种场景订阅,玩家的护城河壁垒包括但不局限于“精选SKU”、“成本管理”、“供应商资源调动”、“自有品牌构建”等维度攻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直到去年国内仓储会员店才开始出圈:一方面,老牌商超老套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一、二线人们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以山姆为代表的海外势力不熟悉国内零售业态,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水土不服。
- 关系链|淘小铺之后、东小店也退了,社交电商泡沫已破
- 亚马逊将开设首家时装店:正式涉足实体零售
- 京东|京东超级体东南首店要来南昌了!就在这里!
- 电子商务|电商、直播迎来“补税潮”,实体店春天来了?网友:想多了!
- 社交|京东社交电商“东小店”关闭
- 日本路边一堆便利店,为什么还不倒闭?当地的发财之路啊
- Costco(开市客)作为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工业品中的COSTCO开市客,24岁的WKEA维嘉来了
- 名存实亡|中粮我买网被曝名存实亡,商品数量还不如一家街边夫妻店
- 中粮福临门|中粮我买网被曝名存实亡,商品数量还不如一家街边夫妻店
- PS商店促销开启 超600款游戏参与特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