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被苹果公司“赐死” , 其供应商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来应对 。 一个最自然的想法当然是客户多元化 , 避免与一家大公司完全捆绑 。
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有道理 , 但问题在于: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苹果公司?
所以有股民戏称:只有苹果的上游才配叫产业链 , 国产机的上游 , 只能叫概念股 。
苹果的供应商们也不是不想摆脱被苹果支配的窘境 , 例如苹果的“新宠”立讯精密 , 早早未雨绸缪 , 布局汽车市场赛道 。
新能源车爆发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重塑 , 意味着立讯有机会摆脱自己代工厂的身份 , 参与到设计中来 , 同时也可以解决果链代工企业毛利率低下的顽疾 。
理想很美好 , 现实很骨感 。
虽然有很多未来的新兴赛道可以布局 , 但从立讯精密披露的苹果营收占比来看 , 一年比一年要高 , 2021年占比已经超过七成 。 客户多元化任重道远 。
当然国内公司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 , 例如制造业企业欣旺达 , 该公司2011年为iPhone 3、iPod供应电池 , 但到了iPhone 4 , 苹果转而与其他公司手合作 , 对欣旺达短期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
随后欣旺达转向安卓手机供应链 , 并成功切入动力电池产业链 , 成为多家知名车企电池的供应商 , 如今公司不但发展良好 , 市值较十年前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
不过想要真正找到避免被苹果“榨干后抛弃”的方法 , 我们的目光还是要投向立讯精密的“师傅”、依靠苹果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的企业:富士康 。
近年来富士康一直标榜去苹果化 , 无论是造车 , 还是多产品线布局 , 目标降低苹果订单的营收占比 。
2018年 ,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将旗下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高科技附加值产业单独剥离出来在A股上市 。
与大众所熟知为苹果做代工的富士康所不同 , 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并不包括组装苹果手机的业务 , 其简称“工业富联”反映的就是富士康从全球代工厂 , 转型成为“工业互联网”企业的龙头的良好愿景 。
虽然工业富联并不为苹果代工手机 , 但投资者依旧喜欢把它与果链龙头立讯精密相比较 。 下面笔者将对比这两家公司财务报表 , 来分析一下“绑定苹果”和“去苹果化”不同经营策略所产生的财务成果差异 。
首先来看工业富联 , 最近五年扣非净利润缓慢增长至150亿元左右 , 平均年化增速不到10% , 属于低速增长 。
来源:Choice
立讯精密这边 , 由于拿下了苹果的大单 , 近年来业绩突飞猛进 , 动辄就是40%以上高速增长 , 直至2021年扣非净利润增速才转负 。 良好的成长性 , 是市场给与其更高估值的主要原因 。
来源:Choice
但是观察其它财务指标 , 工业富联也有其占优之处:例如在资产负债率上 , 工业富联的负债率从2017年开始逐渐降低 , 从超过80%降低至50% , 财务风险逐渐降低;而立讯精密因为持续扩张 , 资产负债率从40%左右上行至超过60% 。
来源:Choice
再看自由现金流 , 从2015年以来 , 工业富联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总体为正 , 公司总体来说还是为股东创造了正的现金回报;而立讯精密的现金流情况相差较多 。
来源:Choice
两者相差较多的主要原因:立讯精密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资本开支 , 而光靠公司自身的经营现金流是无法支持这种支出的(见下图) , 企业自然要依靠外部融资来支持 , 负债率因此持续上升 。
来源:Choice
通过上面几项财务指标的比较 , 不难得出结论:立讯精密的成长性更好 , 工业富联财务上更稳健 , 自由现金流更加健康 。
- 马斯克:曾考虑600亿把特斯拉卖给苹果,但库克见都不见我
- 苹果|灵动岛+后置双摄!iPhone 15标准版概念图出炉
- 苹果|苹果产品的碰撞检测功能继续触发滑雪者的手机拨打911
- 苹果造车再添实锤,售价50万明年上市,正面硬扛特斯拉?
- 华为如果做不了下一个苹果,为何不去成为下一个谷歌呢?
- 苹果|或将抛弃美企供应,美芯“大战”一触即发,外媒:中企好过了!
- 苹果|超级重磅——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研判(2022年8月)
- 苹果|iPhone 11跌到2189元,二手9成新+苹果A13,还能再战3年
- 苹果|苹果跌下神坛了吗,销售疲软,iPhone销售额降幅高达20%
- 苹果|面对苹果生产线即将撤离大陆,日本表现最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