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苹果频繁搞代工厂转移背后,苦的是谁?( 四 )



那些被苹果“绿了”的公司
说起果链代工厂对苹果的态度 , 那真是又爱又怕!
爱的是对于相关供应商无微不至的扶植和指导 。 比如每当苹果新品投产前 , 苹果总部都会派出资深工程师 , 入驻代工厂来帮助解决问题 , 以更快实现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 。
事实上 , 苹果产业链上每家大企业 , 在起步之初或多或少都获得过苹果的大力支持 。

怕的是在商业世界 , 这种支持显然不可能是无偿的 。 既然拿了苹果的好处 , 那自然要帮苹果“扛雷” 。
首先自然是替苹果公司承担销量波动的风险 , 苹果自称实现了“零库存” , 是因为产品库存都在上游供应商这边压着 。
在消费电子的旺季之前 , 苹果供应商们的库存占比却是苹果的十倍之多 , 而现金周转的压力则由供应商来承担 。 如果一旦产品销量不及预期 , 还要被苹果砍单“甩锅” , 自然是压力山大 。
除此之外 , 即使订单越接越多 , 还要面对苹果扶植新势力“逼宫”杀价的局面 。
比如瑞声科技的订单被立讯精密抢走 , 之后立讯精密的AirPods订单被歌尔股份分掉一部分 , 蓝思科技分掉歌尔股份的订单等等 。
近两年在苹果“撑腰”之下 , 立讯精密更是大力扩张 , 接手了富士康旗下在大陆的几家工厂 , 已有“取而代之”之势 。
几家供应商为了争夺苹果订单打的不亦乐乎 , 而大家的利润率却是越杀越低 , 这正是苹果公司最想看到的结果 。
当然最可怕的就是被直接“踢出”苹果供应链 , 其后果轻则大伤元气 , 重则直接“猝死” 。

关于这点 , 相信最近三年A股股民已经见识得够多:2021年欧菲光被苹果终止采购关系 。 此后虽然公司变卖相关设备资产 , 但依旧未能避免连续数年巨额亏损的后果 , 公司市值也从高点缩水八成以上 。
而几个月前 , 歌尔股份也因为苹果“砍单”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 虽然根据公司自己的测算 , 相关的直接损失约9亿元(包括直接利润减少和停工损失等) 。
尽管公司考虑到相关减值后 , 2022年依旧维持盈利 。 但由于被踢出“果链”后市场对其未来成长路径持担忧态度 , 股价一度连续三个跌停 , 市值较年初高点下跌超过七成 。
据媒体报道 , 原因是:歌尔股份代工的苹果耳机因良品率不高 。
按照苹果又给设备、又给技术、又有系统监控的布局来说 , 这次良品率不高的理由 , 实在有点难以服众 。 更何况 , 歌尔股份近几年的研发费用一直在攀升 。 研发的钱越花越多 , 良品率却下降了?
当然 , 以上几个案例还不算最惨的 。 因为苹果的砍单、技术路线变动等原因 , 直接关门破产也不在少数 。
例如 , 台湾触控屏幕生产商胜华科技一度是苹果最大的触控屏供应商 , 但当苹果准备研发iPhone 5时 , 由于苹果选择的另一种技术路线 , 双方合作终止 。
正在高速举债扩张产能的胜华科技猝不及防 , 只能关门歇业 , 变卖资产还债 。
最后还有一个案例就是不得不提的极特先进 , 在与苹果“牵线搭桥”之前 , 它只是一家生产蓝宝石熔炉的厂商 。
2013年 , 苹果要求其修改产线 , 为iPhone生产蓝宝石屏幕 , 而且附带提供5.78亿美元贷款的优惠支持 。
极特先进火速招兵买马开建产线 , 想着“大干一场” , 结果次年iPhone最终没有选择蓝宝石屏幕 , 极特先进无力归还贷款 , 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

代工厂如何突围?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 苹果这套“把戏”玩了这么多年 , 供应商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