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一体化: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影像诊断服务( 二 )


供给端:
设备厂商:硬件+影像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AI辅助诊断 。 以飞利浦、GE、联影等传统影像设备厂商为代表 , 以医疗影像设备为切入点 , 不断完善影像信息化系统、影像云平台、智能影像诊断等影像产业链不同环节 , 从而实现围绕影像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业务覆盖 。 当前 , 基于影像一体化 , 厂商的发展重点主要以搭建影像云平台、帮助医院构建影像集成中心为主 。 通过深度融合医疗影像、远程诊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 , 打破地域、院际、科室界限 , 实现区域级海量医疗影像大数据云端互联共享、智能诊断、术中导航 , 精准诊疗 , 提供涵盖设备与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互联网企业:
基于影像大数据的智能应用平台开发及应用 。 以杭州联众、华润万里云、推想科技、影领医疗等为代表 。 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挖掘采集、存储共享、清洗应用等 , 形成医学影像大数据云存储及分析应用平台 , 优化影像诊断软硬件性能 , 提升影像诊断精准度和效率 。
影像一体化: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影像诊断服务
文章图片
图影像一体化产业主体构成
资料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需求端:
从应用需求侧来看 , 由于不同医疗机构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推进程度快慢不一 , 目前医疗机构对影像一体化的建设重点主要体现在平台的建设及管理 , 包括院内影像集成平台、医联体影像云平台、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等 。
院内影像集成平台:为医院提供全院级的影像诊断业务解决方案 , 通过不同的集成技术 , 将包括放射检查设备、超声检查设备、内窥镜、核医学检查设备、心电图等不同类型检查设备集成至PACS系统进行集成 , 将影像检查数据进行清洗及标准化 , 最终实现影像数据的集成共享 。 目前 , 院内影像集成平台在医院应用较广 , 院内影像数据资料互联互通已经不成问题 。
医联体影像云平台:在国家促进分级诊疗、推动医联体建设等政策助力下 , 已有一部分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了院外影像检查数据的互联互通及影像检查报告远程协助诊断 , 一般是由某一家资质较深的三甲医院牵头 , 联合数家医联体医院成员 , 通过搭建医联体医学影像云平台 , 由医联体中心医院向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影像转诊、虚拟影像专科、远程教学、典型病例查询、图像内容检索等服务 , 从而实现医联体内医学影像数据的充分共享和诊疗过程的高效协同 。
以佛山市医联体智能云影像平台为例 , 目前该平台已覆盖14省份、直辖市 , 65家医疗机构 , 通过平台可实现线上线下医学影像全覆盖服务流程 , 涵盖了CT、MRI、X光、B超、心电图等方面检查 , 把医联体内的海量医学影像资料储存在云端 , 可实现医联体内影像结果的互认共享 。 通过平台内医疗机构成员的资质准入和技术对接 , 可保障平台内检查报告的同质化 , 缩短基层医院影像医生的成长周期 , 提高其诊断水平 。
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自2013年10月以来 ,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 ,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 , 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 , 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 。 近年来 , 医疗信息化企业联合多地卫生系统主管部门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 , 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 , 将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数据进行统一连接 , 集中至区域影像数据中心 , 实现整个区域内所属各级医院、社区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影像信息有效整合和跨院调阅 。 相较于医联体影像云平台 , 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涉及范围更广、链接维度更深、需协调的地方更多 。 目前多地卫生系统部门在牵头建设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 , 以重庆市医学影像云中心为例 , 集成了全市33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和2000多万份电子病历数据 , 已有17家市级医院接入该云中心 , 实现放射类影像数据集中存储和跨院调阅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