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载荷出舱前|24小时守候太空中的“孩子”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文章图片
载荷出舱前 , 沈国红(左一)与团队成员对探测器的初样鉴定件进行故障预案演练 。 本报采访人员王海欣摄
本报采访人员刘苏雅
新年伊始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国红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 。 近日 , 沈国红带领团队研制的问天实验舱能量粒子探测器已在我国空间站舱外暴露平台“就位” , 其收集到的探测数据跨越近400公里的距离 , 源源不断地传回地面 。
当前正是团队最忙碌的时段 , 监视探测器在轨工作状态、开展探测数据分析、推进科学研究产出……兔年春节即将到来 , 他们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 。
“元旦3天假期 , 光是开会讨论探测器出舱任务就用了两天半 。 ”沈国红的2023年 , 是从一个接一个的视频会议开始的 。 在能量粒子探测器出舱前 , 出舱流程、操作规范、机械臂在轨安装实施、在轨测试细则和任务故障预案等均需反复推演 。
沈国红和团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
为保证出舱顺利 , 团队专门在实验室内模拟各种在轨操作场景 , 利用探测器的初样鉴定件预先进行各种故障预案演练 。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载荷出舱前|24小时守候太空中的“孩子”】为保护在舱外工作的探测器 , 研制团队为它穿上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暖服”——热包覆 , 为惧怕光照的传感器头部戴上“遮阳帽”——挡光膜 , 像对待孩子一般呵护着它 。 探测器从舱内组装到出舱 , 持续了整整3天 , 沈国红也在监视系统前守了3天 。 “说实话 , 这几天真没睡过踏实觉 , 总惦记着它在太空的工作状态 。 ”
“运行状态正常!”这一指令的反馈 , 标志着探测器正式完成舱外安装全部流程 。 在监视屏幕上看到回传的遥测数据曲线有节奏地波动着 , 沈国红终于松了一口气 。 这几天 , 团队高级工程师张焕新、脱长生、袁斌等24小时不间断监视探测器的运行状态 。 “我们都把探测器当成自己的孩子 , 愿它在太空一切平安 。 ”
太空中的各类粒子辐射 , 会对空间站电子设备、航天员生命健康等产生重大影响 。 预计未来10年 , 能量粒子探测器都将持续在轨运行 , 成为护航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坚实屏障 , 并为航天员出舱窗口选择提供准确的一手数据 。 目前 , 首批探测数据已经回传 , 面对每天多达6吉字节以上的海量数据 , 团队研究员马不停蹄地处理着 。
能量粒子探测器成功出舱是一场“开门红” 。 接下来的几个月 , 沈国红团队承担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个型号研制任务交叉并行 , “按时保质完成产品研制永远是第一位的 。 ”他所在的空间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是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空间探测领域“国家队” , “为中国空间科学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 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
-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全球首艘智能无人科考船交付使用可搭载多种无人系统装备“珠海云”最大航速...|全球首艘智能无人科考船交付使用
-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近日|南京“机器人巡警” 巡逻广场吸睛
- 本文转自:央视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C919: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新思想引领新征程】C919: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谭羽清2023年1月12日|科技有狠活丨从人工合成“粮食” 到奇异金属 电子科大两项研究入选“十大”
- 本文转自:文汇报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上|陈睿委员:深度挖掘电竞产业经济、文化和创新价值
-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年礼包里|洽洽20年:一把坚果背后的匠心与坚守
-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米粉市场跑出“加速度”餐饮圈尝试“无界餐饮”米粉是我国消费者喜食的主...|米粉市场跑出“加速度” 餐饮圈尝试“无界餐饮”
-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问诊、取药、医保报销全链打通|名医坐诊互联网
-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1月12日|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电子科大两项成果入围
-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文 | 《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 孟凌霄千呼万唤始出来。|58人上榜!首批“新基石研究员”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