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三种:疫情相关还是机会,硬件机会,和等候跌到位的低估值机会

腾讯|三种:疫情相关还是机会,硬件机会,和等候跌到位的低估值机会

大家好 , 一门心思琢磨炒股致富的鲤叔 , 白手起步、点点积富 。
每天扯点股市、炒股、经济、社会的淡 。 自娱娱人 。
(一)身边的重大变化 , 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中国买得全球最多的疫苗 , 大概是科兴的疫苗 。 可惜是在美股上市的 。
科兴公布的去年上半年财报披露 , 半年营收109亿美金 , 大概700亿人民币 , 同比增长16000% , 对的 , 就这么多个零 ,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营收增长了160倍 。 利润更是增长顶破了天 。
这个营收 , 大概是其他几个头部医疗企业收入的和 。
我想说什么呢 。 当年美基著名的基金经理、投资大佬 , 彼得林奇 , 就是脑子中有根弦 , 从生活中发掘精彩的投资标的 。 他自己日常中 , 发现自己突然开始多消费什么 , 老婆、家人、朋友、身边的熟人等 , 突然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消费习惯、新品牌、新消费品类 , 他就顺藤摸瓜 , 找到上市公司 , 然后「李佳琦」它 , 也就是买它 。
疫情这么广泛地全球散发 , 这么严重 , 需要那么多的疫苗和检测工具 , 刚需 , 用户多 , 用量大 , 而且至少可见的一段时间 , 都是需求持续 , 客户没有溢价能力 , 这都是明牌 。
不想每天把脸贴在市场当天的数据上 , 上午指数涨了 , 下午指数又跌回去了什么的 。
贴的太近 , 你看什么都会觉得变形 , 都会觉得很大(也就是显得过于重要了) , 看什么都会觉得有点眼晕 。
那些每天解读市场涨跌 , 指数涨跌几个点、多少% , 板块怎样怎样的上下起伏的大V文章 。 有什么意思?没意思 。 能说明什么?什么也说明不了 , 只能说明大佬的那句判断 , 每天市场都是随机运动的 。
所以 , 退后一步 , 看看大局 , 看看大势 , 选中潜力方向 , 结合身边的重要变化 , 选择明牌、常识性的机会 , 就可以很好的投资啊 。
不用紧盯数据 , 不用好像非常科学、量化 , 佛系就好 。 这就是鲤叔的思路 , 之一 。
(注:这个科兴是北京科兴 , 不是我大A的科兴制药 , 不知道是不是只是名字相似 , 还是有些关联 。 )
总结:疫情相关 , 还是机会 。 逆疫情的 , 绝对还不到时候 , 比如机场、旅游、餐饮等等 。
(二)硬件、或者硬软一体结合的机会更好
证券时报在说 , 互联网大厂近来投资放缓了 , 也声势低调了很多 。
如果贴近了仔细看 , 互联网大厂也都是投资平台 , 阿里、腾讯都是千亿地在投 , 都已经成了类似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一样的控股平台了;字节、美团都是上下游、横向想拓展的领域(比如字节曾经入股房产中介)大量在投;小一点的比如B站也在投 , 内容、游戏什么的 。
会有几个问题 , 一是头部企业借助资本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 , 不断的分割地盘 , 主要的地盘都在大厂的把持下 , 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 只能选边、站队 , 然后依附 , 很难独立出头 。
二是 , 大厂投钱 , 控股 , 有发言权 , 把不少小企业搞得不是很顺 , 毕竟投资的人其实不如创业团队业务能力强 , 但是负责管理投资的人 , 发言权大 。 阿里投了你 , 你得听阿里投资部的 , 比如 。 多少会出现 , 外行管内行的事情 。
腾讯、阿里 , 比如 , 都有不少把收购的创业公司 , 搞得销声匿迹的“成绩” 。 尤其阿里 , 比较强势干预 。
回到趋势 , 互联网 , 在没有显著的新的方向的情况下 , 其实细分领域、收入规模 , 都开始出现内卷了 。 也就是说 , 互联网软件、服务、电商、游戏 , 开始内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