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对话李国杰:突破麦肯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丨GAIR 2021( 二 )


为褒奖李国杰多年来对东莞科技升级和创新的贡献,2021年,东莞市政府授予李国杰“荣誉市民”称号。
受疫情影响,去年李国杰在东莞居住的时间要更长,也使他得以静下心来,有更多时间去思考科学研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
而真正让李国杰上述想法“出圈”的,是2021年八月,一篇名为《李国杰院士:国内AI研究顶不了天、落不了地,该想想了》的文章。它如平地惊雷,引发激烈热议。也将一向低调的李国杰推向风口浪尖,批评声与支持声纷至沓来。
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关于国内AI领域乃至整个学术界缺少原创性工作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究其原因,普遍认为是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合理。
过分看重文章数目、IF、citation等表面化、指标化的东西,各大高校执行「僵化」标准评定人才。「论文导向」使得不少科研课题和研究内容来自“闭门造车”的愿望,脱离实际需求,不利于产生从0到1的创新工作,浪费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潜规则」的双重作用,或许正是造成李国杰文中所指出的AI研究“顶不了天、落不了地”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人认为,李国杰这番说法“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正确但没有任何指导价值。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话我也会说”,在知乎关于该文讨论问题下有这样一条评论:“如果院士的水平,在2021年给出了顶不了天,立不了地的病情诊断;那么他应该立刻给出‘如何顶天,如何立地,为什么顶不了?为什么立不住?’的治疗方案。”
面对质疑,李国杰却保持了低调,仅在某微信公号上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条声明也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虽然激起了涟漪,湖水终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归于平静。
“我首先是觉得很欣慰,因为年轻人愿意质疑、勇于质疑是好事。”在2021年底召开的GAIR 2021 大会上,李国杰告诉雷峰网。
李国杰作为嘉宾参与了GAIR 2021“并行计算与系统结构40年”纪念圆桌的现场讨论。会后,李国杰与雷峰网进行了一次对话,评述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的“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倾向,对“顶不了天、落不了地”做了进一步解读:AI的“顶天”和“落地”指的是AI不仅要解决已有应用中的一些小问题,更要解决NP-hard级别的大问题,而我们目前在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规划上常见的问题是,要么不够“顶天”,要么难以“落地”。
这当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正是他希望提醒研究者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以下为雷峰网整理的对话实录,雷峰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2

“顶不了天,落不了地”引发的争议
雷峰网:我们先从您2021年8月的一篇“顶天立地”的文章说起。当时您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李国杰:其实当时我已经发表了一个声明,我并不是对中国AI研究现状做定论。文章的_原题为是《人工智能应用取得重大成果的启示》,主要是阐述AlphaFold在生物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带给我们的启示,相关报社认为标题太平淡,未经沟通,便把题目改成《国内AI研究“顶不了天、落不了地”,该想想了》。
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是指,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和企业已经感受到“顶不了天又落不了地”的困扰。希望大家在选择AI研究方向上“多动脑筋”,AlphFold 2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DeepMind团队目光敏锐地认定,用人工智能可以解决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方向本身具有前瞻性、挑战性,而且解决后意义重大。我国启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了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群体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计算等研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没有涵盖这种类型的研究。因此,我们该想想了。这是提醒在选择人工智能做什么时候要多想想,不要“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