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

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

文章图片

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

文章图片

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

文章图片

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

文章图片

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

釜山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在柔性基材上对铜(Cu)进行直接激光制模的研究以“Copper laser patterning on a flexible substrate using a cost-effective 3D printer”为题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
研究人员使用连接在3D打印机上的405 nm激光模块 , 研究了在薄聚酰亚胺衬底(PI厚度:12.5-50 μ m)上对铜(Cu)进行有效的直接激光制模(图1) 。 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带有激光模块的3D打印机(低于1000美元) 。 使用聚酰亚胺(PI)作为轻质柔性聚合物基材 , 以取代目前的玻璃基材 。 聚酰亚胺具有许多优点 , 例如机械强度、耐化学性、耐热性以及基于刚性芳香主链的热稳定性 。 介绍了三种方法来找到激光的焦距:使用USB相机的光束光斑分析 , 根据z轴高度定位燃点 , 以及使用G-code程序在不同的z轴高度形成的Cu模型 。

【google地图|《Nature》:在柔性基材上使用低成本3D打印机进行铜的直接激光刻版的研究】图1:带有USB摄像头的激光集成3D打印机 。 以往的研究表明 , 在氮气气氛下热处理时 , Cu化合物在低温下减缓形成 。 由于烧结过程同时伴随着Cu的氧化 , 因此需要进行短时间的热处理或氮气环境来防止Cu的氧化 。 对于激光直接成型 , 铜前驱体的烧结程度与机器的几个因素有关 , 如激光焦距、扫描速度和激光功率 。 此外 ,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 激光功率是控制PI薄膜损伤的最重要因素 。 事实上 , 在实际焦距(AFL)下 , 1.6%的激光功率(约8mw)会损坏PI 。 在本研究中 , 通过有意增加或减少激光相对于AFL的焦距 , 研究人员试图最小化模型化铜的缺陷和对PI膜的损伤 。 因此 , 首先需要找到激光器的精确AFL 。 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 在第一种方法中 , 将2% PWM输入功率的激光聚焦在覆盖有黄色PI和白色聚乙烯胶带的玻璃基板上 , 以找到最小的激光光斑 , 同时使用连接在基板下的USB摄像机控制z轴(图2a) 。 在第二种方法中 , 研究人员在2%的输入功率下使用裸PI薄膜上的燃点来确定焦距 , 同时逐渐减小z轴(图2b) 。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 , 得到了一个大致的焦距 。 然而 , 为了精确聚焦 , 第三种方法涉及到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焦距编写G-code程序 。 随后 , 研究人员在粗焦距周围不同高度处进行Cu的线形图绘制 , 确定了激光器的AFL 。 图2c是在不同焦距和恒定输入1.6%条件下形成的Cu线的显微镜图像 。

图2:聚焦激光束:(a)使用USB相机找到激光焦距 , (b)在1.6%脉宽调制(PWM)输入信号下使用裸PI薄膜上的燃点确定焦距 , (c)使用G-code程序(扫描速度为1mm /s和2% PWM)通过在不同焦距上形成的Cu模型确定焦距 。 激光功率稳定性是提高模型质量的重要因素 。 研究人员测试了激光输出依赖于PWM方法控制的输入信号 。 激光模块的输出功率线性增加到约70% PWM信号 , 然后与输入的预期相反略有下降 , 可能是由于激光模块的冷却能力(图3a) 。 图3b显示 , 激光输出的偏差随着输入功率信号的增加而增加(在打开激光30秒后进行测量) 。 由于本研究使用的输入功率为最大功率的38%(约260 mW) , 因此本实验以4mm /s的扫描速度计算 , 由于激光的“开机”时间不到几秒 , 因此预计激光的功率偏差将远远小于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