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从救命文档到社交利器,被腾讯、阿里看中的在线文档到底是个啥?( 四 )


在线文档那么多 , 为什么出圈的总是腾讯?一个有趣的细节是 , 从雨灾救援、互联网大厂作息汇总表、双十一省钱攻略再到如今的B站野生跨年 , 一次次的破圈事件几乎都发生在腾讯文档 。
就在去年腾讯的二季度财报中 ,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特别点名提到了“腾讯文档”:“在河南洪灾期间 , 我们的云端效率办公解决方案‘腾讯文档’发挥协作编辑功能 , 在帮助救援人员与受灾民众信息对接上发挥重大作用 。 ”
马化腾口中“协作”正是“在线文档”的底色 , 而腾讯恰好也是最早看见“在线文档”C端红利的大厂 , 如果说大多数的“在线文档”都是一次自下而上的众包式生产 , 那么腾讯文档则更多了一分自上而下的意志植入 。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时间背景是 , 相较于石墨、金山抑或是钉钉 , 腾讯入局“在线文档”时间较晚 , 但由于坐拥着庞大的流量池 , 腾讯文档的用户增速呈现出较快增长 。
2018年 , “腾讯文档”上线四个月后 , 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600万 。 而诞生于2014年的石墨文档实现千万级用户积累 , 则花费了4年 , 截止2020年3月 , 腾讯文档的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6亿 。



这得益于腾讯的先天优势——左手QQ , 右手微信 。 相较于其他的在线文档产品 , 在社交与分享属性上 , “腾讯文档”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直达分享好友 , 减少了操作链条 , 更便捷也更精准 。 在问及为何选择“腾讯文档”时 , 吴越的理由直截了当:“就是因为可以转发到朋友圈” 。
而除了优势外 , “在线文档”也为腾讯带来了新的机遇 。
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 , “腾讯文档”的出圈为腾讯修补流量生态带来了福音 。
此前 , 财经无忌在《微信进入“拆哪儿”阶段》曾提出观点 , “围墙”拆除后 , 对于腾讯而言的好消息并不算多 。 核心原因在于 , 伴随着禁令的解除 , 微信“流量池”的属性正由私域转变为公域 , 随着各方链接的涌入 , 微信自身或面临被“管道化”的危机 。
但从豆瓣小组、微博或淘宝等平台而来的“腾讯文档”链接为腾讯的流量生态注入了新的可能 。 当这些从公域而来 , 依靠社交弱关系而建立的流量再度进入腾讯的流量池内 , 怎样转化仍考验着腾讯下一步的战略 。
毕竟 , “腾讯文档”的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 。 腾讯文档或许是B端里最会做社交的 , 但却不是B端里最会做办公软件的 。 早在腾讯文档推出前 , 石墨文档早就在B端深耕了两年 , 更别说早就以WPS建立起品牌壁垒的金山办公了 。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曾这样评价张小龙与微信:“在新的时代里 , 微信替腾讯抢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站票’” 。 而这一次 , 在流量焦虑的关键时刻里 , “腾讯文档”或许帮助腾讯再度找到了一张社交的新船票 。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交媒体?关于“在线文档”的讨论 , 无论从商业维度 , 抑或是传播维度 , 一个更好的解释框架或许需要从历史的故纸堆里去找 。
这是一个历史将自己“转推”的过程 , 无论是早期的博客 , 抑或是后来的SNS , 它们的创立故事大多大同小异:每一次的创立故事里 , 都有几个大胆的网友 , 他们往往都是基于不同的需求想要尝试做一个分散化的小社交网站 。
在《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一书中 , 英国传播学者汤姆·斯丹迪奇用一本三百多页的小册子向人们展示了如今的社交媒体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 从古罗马书信系统到如今的社交媒体——“博客是新型的小册子 , 微博是新型的咖啡馆 , 媒体分享网站则是新型的摘记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