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尖峰对话-全球化战略与组织( 二 )


宇学峰:我一直说自己是非典型性创业者,从一个科技人员转型成为一个管理者,现在又变成创业者,实际上也很有挑战,每一步都面临自我更新的过程。有时候我们要自我革命,要适应角色的转换,这也是很痛苦的过程,因为面临很多问题,原来没有经历过,就要一边干一边学,所以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要知道自己还不知道什么,一定要虚心多学习、多听专业人员的意见。我们也见到过很多创业者,已经开始创业了,但是自己的定位可能还是科技人员,或者还是职业经理人,有时候角色定位不对,会面临很多挑战,自己也会很痛苦。
此外,我觉得要放手让大家为打造更强的团队一起去努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鼓励年轻人参与,培养下一代年轻团队,梯队的培养很重要。
梁颕宇:康希诺生物从最初四个人的创业公司迅速成长为拥有上千人的国际性公司,如何保证公司组织、战略、营运能够匹配公司的发展速度?能否列举您是如何带领公司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宇学峰:我一直说我们在路上,一直在追赶公司发展的需求,有时候环境逼着我们必须变。大家知道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是一路连跑带颠走到这一步,在组织发展、文化建设、人员培养、业务层面的梳理及流程各个方面,实际上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一边跟着需求往前走,另外一边就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多专业的人才,在专业人才加入以后,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梳理整个公司的流程、职能部门,让它更完善,所以我感觉总是在路上,总是在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发现很多没有做到的地方。
虽然作为一家两地上市的公司,我们努力规范运作,但是离完善的管理体系或者成熟的合格企业,我们还是有距离,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必须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知道确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通过打造内部和外部专家或者专业的支撑体系,让我们逐渐完善,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梁颕宇:我觉得这一两年也看到您和团队真是太不容易了,上市短短一年内要做成平常十年才可以完成的事情。一开始打算做全球III期临床,也是非常困难的,是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经验,以及非常难忘的过程?
宇学峰:当我们面临疫情,尤其面临着在国内做III期临床已经不可能的时候,唯一的出路是到有疫情的地方去做全球临床试验。刚开始,我们自己感觉还是有经验,当年在非洲做过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临床试验),条件那么差的地方我们也做了,但是确实没有想到疫情的影响远远超过当年的场景。
首先,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做大规模的临床III期,而且尽量在不同的人群范围里面做,所以我们定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不同的国家开始临床。仅仅组织临床,我们当时就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语言、文化、监管、经验,还有实际的基础设施条件,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
然后,要把大家整合起来,用一个统一的临床方案也花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在我们刚开始的时候,CRO也没有非常成熟的全球化工作体系,各方面基础很薄。一方面,我们的团队没有经验,但也要很快学习和适应国际规范。另外,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国际上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吸引到团队里,包括我们的科学顾问Luis Barreto博士,他在赛诺菲巴斯德担任过临床医学副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我们也将加拿大临床研究中心的教授Scott Halperin聘请为国际临床的牵头人,这些资源和经验的汇集才能让我们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不仅仅要完成这么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在这方面,我们的团队冲到第一线,这些人经过了很难的全球化实践经验,他们的成长让我非常刮目相看。现在我相信这个团队变成了一个能征善战,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完全有能力做出更好成绩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