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耳机|定价超苹果,年入近60亿,这家耳机公司是如何崛起的?丨隐形巨头( 三 )


图:Trekz在indiegogo上的众筹页面
一位业内人士对36氪表示 , “这款产品让韶音打破了多年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 让骨传导耳机从概念成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 ”
看向整体的音频市场 , 苹果和安卓大厂在TWS耳机上的战争某种程度上助推了韶音的底层技术发展 , 例如通过芯片集成来完善蓝牙连接的通畅性 , TWS耳机推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度 。
值得一提的是 , 韶音在2014年曾因为苹果总裁库克的助理是耳机发烧友的契机 , 进驻了苹果直营店 , 但销量一直反响平平 。 后来苹果以30亿美元收购了Beats , 清退了所有第三方耳机品牌 , 韶音曾寄予厚望的苹果渠道由此折戟 。

二、造一座新的金字塔 传统耳机的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 金字塔顶端是各个声学大厂:森海塞尔、铁三角、JBL等等获取最高额的利润 , 而国产耳机漫步者、先科等品牌跟随了数十年 , 仍然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 。 “但是韶音很聪明 , 它在这样一个传统市场下 , 自己造了一个金字塔 , 做最顶端的品牌 。 ”一位投资人对36氪表示 。
创始人陈皞曾对韶音的战略有一段精确的表述 , “我创业最大的心得是:第一 , 细分市场 , 第二 , 差异化 。 如果觉得你所在的行业竞争很激烈的话 , 最好在这个行业中间再去挖一个更细的细分 , 先养活自己 , 能让公司能生存下来之后再慢慢积聚实力 , 再去跳到更大的行业搏一搏 。 ”
韶音所选择的细分市场是面向运动场景的骨传导耳机 , 这一定位伴随马拉松的风行迅速在各个人群中破圈 。
“韶音最早的业绩爆发是在2016年 , 当时我们跟上那波马拉松热 , 业绩一下子起来了 。 ”韶音中国区CEO杨云对36氪表示 。 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 , 彼时各大城市掀起马拉松热潮 , 中国马拉松赛事从2015年的134场一跃升至了2016年的993场 。
2015年之后中国马拉松相关赛事明显上升
经典的接力马拉松赛事「Hood to Coast」就规定 , 所有运动员不能佩戴入耳式或头戴式耳机 , 否则整支队伍将被判罚 。 而骨传导耳机被允许佩戴 , 因为后者能让跑者听到外部声音 , 以防发生意外 。
在马拉松营销大获成功后 , 韶音还进一步赞助了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即Hood To Coast中国赛)、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斯巴达勇士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硬核的专业户外赛事 。
运动基因反过来浸入了韶音的公司文化之中 。 创始人陈皞从来不组织团队去做传统的问卷调查 , 而是自己进入户外运动的圈子 , 寻找这些人使用产品的真实需求 。
韶音内部也有一项“双百计划”颇为有趣:1、要求员工每月运动100km的里程(接受多种运动) , 公司提供免费的健身场所 , 并邀请专业教练指导科学运动 。 2、要求员工每年输出100篇学习笔记 , 观后感、读后感都可 , 提供免费攻读硕士、博士、MBA名额 。
在下游渠道的布局中 , 韶音的运动定位实际上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 在北美市场 , 线下大型渠道是BestBuy、Costco , 但韶音早期没有品牌力作为进驻筹码 , 所以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 , 例如各种专业的线下骑行店 , 先得到核心种子用户的背书 。
到进入大渠道的第二阶段 , 韶音通过亚马逊、独立站等线上渠道承接线下种草的流量 , 同时在大渠道中会专门定制POP展架 , 有统一的设计语言 , 以及更体现骨传导技术音质的歌曲供消费者体验 。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我们有了核心技术突破 , 形成技术螺旋 , 才带来营销螺旋 , 以双螺旋模式驱动增长 。 如果没有技术螺旋 , 营销螺旋就只会空转 , 就会变一地鸡毛 。 例如扫地机器人虽然有真实需求 , 但太多人做 , 成为内卷的红海 , 没有利润 。 ”一位韶音员工对36氪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