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模式」造车,能让华为追上特斯拉吗?( 二 )


那为啥不选极狐呢?阿尔法S还专门推出了一款应用了华为技术的HI版 。 车聚君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技术路线 。 华为涉足汽车的第一站是增程 , 这也是它做了大量功课后认准的一个方向 , 因为风险较小、用户体验较好 , 又有理想ONE这样一个成功案例 。 而阿尔法S是纯电车型 , 同类竞品太多 。 在不掌握电池核心技术的情况下 , 华为选了一个稳健方案切入 。
二是配合度 。 相对而言 , 地处重庆的小康赛力斯没有北汽那么强势 , 华为作为不懂车的新入者有更多话语权 。 比如 , 这次推出问界M5 , 不管它目标竞品是谁 , 首当其冲打击到的就是原型车赛力斯SF5 , 后者股价因此跌停 。 但赛力斯敢反抗吗?肯定双方权衡了利弊 , 谈好了兑换条件 。
「林纾模式」造车,能让华为追上特斯拉吗?
文章图片
说白了 , 这场交易的核心是:赛力斯提供硬件 , 华为提供软件 。 这个硬件主要指平台、发动机、采购、制造、市场准入等传统车企干的事 , 这个软件主要指三电系统、HarmonyOS操作系统、设计修改、智能配件、营销等新势力干的事 。
这有点像苹果一直干的事:主营设计、软件、服务、营销这些软实力 , 而把制造、采购、物流这些重资产的环节外包出去 。
在这个意义上 , 赛力斯像是富士康 , 华为像是苹果 。
其实仔细审视问界M5 , 它产品力的每一项并不算多么出类拔萃 , 但在力图做到均衡和用户体验最佳 。 这也是苹果一直干的事 。 换句话说 , 在苹果造车四处碰壁的当口儿 , 华为另辟蹊径先行一步实现了美国人的梦想 。
在传统汽车界 , 有一家企业和华为镜像相关:麦格纳 。
这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 一直被业内誉为汽车「代工皇帝」 。 它曾为多家车企代工车型 , 从平台支持 , 到完全的整车制造 , 它都可以在奥地利的格拉茨工厂实现 。 比如奔驰G级、宝马Z5、捷豹I-PACE、路虎发现、丰田Supra、观致3等等 。 但是 , 它明确表示不造车 。
麦格纳的逻辑是:什么品牌的车我都能造 , 完了你挂你的牌子 , 我收我的钱 。 但我不造车 , 因为那样会和一大票客户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 我只挣该挣的那份儿钱 。
「林纾模式」造车,能让华为追上特斯拉吗?
文章图片
华为的逻辑是:什么品牌的车我都能用 , 拿来改改挂上我牌子 , 作为回报你也可以用我的三电和软件并标上「华为智选」 。 我不怕拉黑 , 因为我是华为 。
所以 , 严格说华为没有造车 , 只是在做与车相关的资源整合 。 它只介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的「高附加值」资产 , 而不去碰传统制造的重资产 。
这界于「苹果」和「麦格纳的镜像」之间 。 因为它没有苹果那样强的产品设计与工程能力 , 毕竟汽车比手机复杂太多 , 也允许代工厂卖自己的车;未来很可能会选取更多的代工合作伙伴 , 经过自己加工抛光后 , 贴上自己的品牌 。
还有点像德云社 。
那些学徒都是普通人家养大的孩子 , 有一定表达能力 , 具备基础硬件 。 被德云社选中后 , 收为学徒 , 加以教化 , 统一形象进行商演 , 被赋予的是软件能力 。 所以 , 从这个意义上华为是汽车圈的德云社 , 只是余承东能不能和郭德纲划等号 , 还得看情况 。 在手机圈 , 肯定等同;如果在汽车圈 , 还是一个问号 。
「林纾模式」造车,能让华为追上特斯拉吗?
文章图片
当然 , 如今的汽车越来越向手机靠拢 , 这给余承东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