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进顺村,江西创业壹村

改革开放40年,江西“亿元村”上演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一幕 。

江西进顺村,江西创业壹村

文章插图
现代富裕家庭 。(图片由金顺村提供)
1992年,南昌市青山湖区顺外村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亿元村”,被誉为“江西第一村” 。这个喜庆的时刻被外人写进了《顺外村村志》 。文末还写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顺外村!”
【江西进顺村,江西创业壹村】26年过去了,《顺外村村志》里的“今天”已经成为历史 。与此同时,“江西第一村”顺外村已被正在迎头赶上的胡坊村、热心村、金顺村所取代,江西省出现了“亿元村” 。
1980年,许淑贞进入顺外宾馆,现任顺外村委会主任 。她对顺外村的每一步都记忆深刻:1979年,顺外村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立了南昌顺外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随后又成立了江西医药二厂和南昌保健饮料总厂 。许淑贞说:“村办企业最多几百家,大型企业30多家 。1984年,作为全国26个“先富起来”的村,顺外村吸引了江苏花溪村、天津大邱庄等中国名村前来学习考察 。”
“顺外村被人们津津乐道,1992年成为全省第一个‘亿村’ 。”许淑贞翻出过去收集的剪报说:“现在出门,还能感受到荣耀 。”
此后短短三年,热心村、胡坊村、金顺村先后进入“亿元村”,因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江西首批“亿元村”,并被称为南昌“四小龙” 。如今,南昌的“四小龙”变了脸,桃花五村取代了热情村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亿元村”,而是跨越“30亿元”门槛的“中国名村”,不断创造村级集体经济新高地 。
“真的是大浪!”胡坊村党委书记魏斌感叹,胡坊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创办集体企业到建立企业集团,再到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商业街、经营酒店,再到摸索进入投融资领域的三次经济转型阵痛 。每一步都像一只企鹅,然后跳到一个新的高度 。
同样,1997年,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金顺村,开始思考经济体制转型和市场冲击带来的变化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村集体资源再分配频繁发力:参与南昌农商银行,成为该行十大股东之一;注重“飞地经济”,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完成三次股改,集体资产实现“人人有股”.
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长期从事村集体经济研究 。他认为,这些“亿元村”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以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产业为先导,最终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扎实稳妥地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
的确,在“一亿村”年产值不断攀升的同时,江西“一亿村”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萍乡高坑村、九江红星村、景德镇三河村、新余东风管理处、上饶前山村、南昌招贤村.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和10亿元 。形成了以特色养殖业、农业龙头企业、城郊经济、工业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多种经济发展
“亿元村”萍乡高坑村完成了“V”型转折,正在走自己的特色产业之路 。在2000年之前,
随着电商的兴起,九江市红星村和景德镇市三河村迅速走红网络,年产值突破10亿元 。目前红星村羽绒服产值已超过50亿元,其中线上交易额已超过30亿元 。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惠及村民:高坑村人均分红每年3000元;金顺村一年投入民生资金1680万元 。村民们生活着,生活着,有病人的医疗,有一个美好的晚年.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四川两省的“一亿村”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美好生活的前景更加清晰可见 。
本报采访人员于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