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二 )


农业品牌文化数字化建构路径
打造“互联网+农业品牌文化”,推进农业品牌文化数字化,要挖掘农业品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筑起农业品牌的文化内核;还要创新互联网传播手段,让农业品牌文化资源实现更广泛的网络传播和更具深度的网络展现。
挖掘农业品牌的文化资源。乡土文化具有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生动独特的文化基因。极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深深触动和改变了乡村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形态趋于衰落,农业品牌文化基础薄弱。当下亟需保护乡土文化资源,传承乡土特色文化“基因”,扭转农业品牌文化“失语”的困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调研本地文化遗存,制定乡村文化保护的相关政策,对延续乡村文化传统和传承乡村历史文脉的工作加大投入。比如,组织专人收集、整理乡村文献资源,编制乡村史志,将乡村文化精髓记录、保存下来。县乡管理部门要集思广益,发现并保护文化传承人,举办本地特色的农业观赏活动与农产品文化节,鼓励本地居民参与乡土文化活动。
深度发掘农业品牌的文化内涵是农业品牌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各地农业品牌对此发掘不足。农业品牌需要在明确品牌定位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符合品牌核心价值理念的乡土文化元素。自2019年11月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发布以来,洛川苹果、赣南脐橙、五常大米等300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公用品牌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针对农业品牌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可以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来塑造品牌,以“原产地+品类”的命名方式形成区别于其他品牌的记忆点,激起消费者的乡土情感。此外,通过挖掘原产地的民俗文化、风俗习惯、特色建筑等文化因子,与农业品牌的生态、绿色、安全等品牌定位相融合,推动品牌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形成农业品牌文化身份的价值认同,进而提高品牌美誉度和认知度。
创新农业品牌文化网上展现方式。将现代科技文化与农业品牌文化相融合是推动品牌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农业品牌文化是在传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形态,受文化传播主体单一、文化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更加需要运用数字技术带动农业品牌的文化升级,凸显农业品牌文化的比较优势。
一是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品牌文化的内容创作与推广。在众多农业文化相关内容创作中,李子柒就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突出案例。她的频道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现了传统手工艺、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文化资源,营造出“慢生活、原生态”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实现了品牌的成功推广,其产品在网络平台上销量不菲。二是积极开发农业品牌交互软件。农业品牌想要在网上扩大影响,形成一种网络文化,就需要与网民加强实时交互。“品味新疆”APP的开发就很有代表性。这款APP作为数字化、信息化的展示平台,充分展现了新疆各地农业品牌文化的地域民族特色,是诠释品牌新内涵和彰显文化新活力的有益尝试。三是积极开展网络带货销售。随着短视频的火爆,人们在网络上更愿意从图音并茂、短小精悍、标题瞩目、自由交互的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这为直播带货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2020年宁夏通过举办“百企千村”特色农产品线上直播带货活动,成功让宁夏特色农产品品牌进入人们的视野,形成了品牌的文化“符号”,拓展了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
【 转型|农业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来源: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