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华为构建的“座舱新秩序”,不止是好用这么简单( 三 )


车机系统过于“细碎”进一步导致了生态的割裂 。 只要车机系统不同 , 那么即便是同一个应用也需要重新定制 , 而应用厂商通常并不愿意只为了少数车型专门去做定制与适配工作 , 定制费用也相当高昂 。 最终 , 后果就是车上的应用少 , 更新慢 。
另一方面 , 智能汽车目前被定义为“第三空间” , 但往往存在着与第一、第二空间的割裂 , 如果想和第一、第二空间做联动 , 车企只能通过与其他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 , 来完成生态闭环 , 但问题还是在于 , 只要系统继续割裂 , 那么同样存在开发成本高 , 时间长的问题 。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 , 华为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打算 。 用鸿蒙系统统一座舱OS , 在系统上做到一致后 , 即便不同车型的车机尺寸、形状有所不同 , 适配的工作量也要比从零开始做系统小得多 。 而应用也只需要定制一次 , 后续适配不同屏幕尺寸即可 。 一套系统为多个车型 , 甚至是多个车企赋能 ,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 , 还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与更快的“上车速度” 。
而在生态上 , 华为已经有了1+8+N的基础 , 在此之上 , 汽车成为这套生态当中的重要一环 , 特别是对于日常使用华为设备的用户来说 , 鸿蒙座舱实现了用户生态上的闭环 。 打造万物互联的生态 , 车企或许只能选择与科技企业合作 , 才能实现 。
首个智选合作伙伴 , 带来造车新模式 赛力斯作为首个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合作伙伴 , 二者共同研发的AITO问界品牌车型让我们看到了智选模式带来的诸多优势 。 凭借着这些优势 , AITO问界品牌发布仅一年就拿出了三款搭载鸿蒙座舱的新车型 , 并在销量上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
智选模式下 , 华为并不只是赛力斯的“供应商” , 双方从车辆的设计、制造与智能化等领域都展开了深入合作 , 这也是为什么鸿蒙座舱能够在AITO问界品牌发挥出更强的实力 。 就像是上文所说 , 智能座舱并不只是单纯把一块平板装上车 , 更懂车的车企与更懂智能的科技企业联手 , 双方都从体验出发 , 紧密合作 , 这样的产品才能称之为智能座舱 , 而不是割裂开的车机与车 。
实现了双赢的华为与赛力斯 , 为未来的智能汽车提供了新的造车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