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财富辉煌 创业时代孙晓峰是谁

来源:经济日报
在中国建材行业,华钥玻璃集团是一家“讲故事”的企业 。
【重生之财富辉煌 创业时代孙晓峰是谁】它是由近代民族实业家周于1922年在河北秦皇岛创办的一家“百年老店” 。是亚洲第一家机器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 。
历经90多年风雨,先后持有中外合资、政企合资、国有独资合资、中外合资等不同身份,连续12年创造行业评比第一的辉煌 。然而,在旧社会,它背负着“巨额亏损、巨额债务、巨额欠款”的沉重负担,步履蹒跚,陷入困境,几乎崩溃 。
五年前,华钥集团开始克服困难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这个“老玻璃”淬火重生:企业实现了经营效率扭亏为盈,内部管理持续改善,未来发展规划路径清晰 。2020年6月30日,华钥集团完成重组,正式加入中国建材集团 。2020年,华钥集团利润总额较2015年增长148%;员工平均月收入较2015年增长123% 。
年近百岁的华钥恢复了活力,再次成为昔日的少年 。
重建脊梁
2016年,华钥集团“危在旦夕”:企业账面资本只有几十万元,实际负债率高达130%,连续三年累计亏损13亿元,员工拖欠9个月工资和社保费用.
“当时整个企业非常困难,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失去了信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经历过这段痛苦时期的员工回忆,2016年,华钥集团有3332名注册员工,其中1500多人处于离职状态,只领生活费 。员工经常去华钥集团和市里上访;在职超编1800人,劳动生产率不及先进企业的一半 。
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为什么这么难?根据分析,市场环境的变化是有客观原因的 。但主观原因层面,华钥集团在2008年至2011年企业改制后,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之后三年不召开党委,党组织活动被削弱和边缘化;10多年来,企业没有开过大会,人都走神了 。
2015年,秦皇岛市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凯盛科技签署重组协议 。2016年6月16日是每个华钥人都会记得的一天:凯盛科技工作组进入华钥集团,开始将管理工作委托给华钥集团 。
“工作组进驻后第二天,就联系当地相关部门,重新组建了华钥集团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 。”刚刚退休的华钥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杨丽敏告诉采访人员,一个月后,新的华钥集团党委、纪委、工会和各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党建工作被纳入公司章程,明确了党委在领导中的核心作用 。
完善机制后,凯盛工作组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入手,筹集资金近8亿元 。解决了职工分流安置、企业分家办社会、降低资产负债率、资产确认、银行逾期贷款结算、历年积累的诉讼案件等一系列难题 。其中,冗员问题一直是制约华钥集团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几个领导班子不愿捅的“马蜂窝” 。
如果不捅这个“马蜂窝”,华钥集团很难向前推进 。因此,凯盛工作组在制定员工安置计划时,本着“遵守法律法规,绝不拖欠员工费用”的原则,支持
,2016年底,耀华集团减员1992人,占在册人员的近60%,机构也由原来的18个精简到9个,减员期间没有出现越级群访、闹访事件,确保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为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经营凝聚了人心 。
今年4月,耀华集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上一次我们获此殊荣还是33年前 。”耀华集团工会副主席郝立新感慨道:“有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带领,我们又回来了!”
打出组合拳
2016年之前的耀华集团资金困难,导致环保、技术、设备投资欠账较多,因此产品竞争力不足,生产的普通建筑玻璃处于亏损状态 。
“产品销售定价权受制,成为周边市场价格洼地,陷入亏损恶性循环 。”耀华集团财务部副部长刘向蕊如此描述当时的窘境:钱在生产、销售环节转一圈,就少一点 。
2014年,玻璃等四大行业开展污染治理,耀华集团基本上没钱投入 。“2015年4月,一条生产线因环保问题被迫关闭;欠缴排污费,多次被罚款 。”耀华集团副总工程师赵健康说 。
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是耀华集团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为此,耀华集团按照中国建材集团的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投资集中“五集中”理念开展一系列改革 。
为守牢“环保生命线”,在凯盛科技的支持下,耀华集团先后投资1.8亿元建设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备,并新增备用系统 。环保治理设施投入运行后,2019年全部生产线实现超低排放,在平板玻璃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
“依托凯盛科技强大的技术资源,我们走高端化路线,将之前在同行业处于中档水平的生产线提升改造,目前装备水平已达到玻璃行业先进水平 。”耀华集团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鲁大学告诉采访人员,作为技术人员,以前忙着生存问题,现在则考虑怎么发展、往哪儿发展 。
改革红利逐步在耀华集团得到释放 。按照“存量优化,增量发展”的思路,耀华集团投资5.1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条5200mm板宽薄玻璃生产线,也是在国内首次采用“宽板等速”的先进技术 。目前,耀华集团的薄玻璃已成功进入汽车玻璃、电子玻璃和光伏玻璃市场 。
在采购环节,耀华集团曾因生产困难一度失去供应商信任 。“2016年,每天原料库存只能维持三五天,而行业平均水平是30天 。”耀华集团采购部副部长孙雷介绍,随着扭亏为盈,耀华集团已重新赢得供应体系信任,实现了供应商“一用多备”的结构 。
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直接体现在销售终端上 。耀华集团销售部部长李清华说,以前耀华集团80%的销售品种是普通玻璃,现在高端玻璃和产业玻璃已经占到50%以上,不仅提升了客户忠诚度,还扩大了销售业务范围,向沿海地区布局 。
“五集中”让耀华集团队伍更加精炼,盈利能力迅速提升 。目前,耀华集团采购部门人员从2016年的28人压缩到现在的6人;销售人员由原来的60多人减至15人 。今年上半年,耀华集团经营性利润大幅增长,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
长出“新骨骼”
2015年,在耀华集团出现连续亏损的时候,全集团只有弘华特种玻璃这一个子公司实现了盈利 。
“我们厂自2013年投产以来,一直在盈利,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的产品硼硅玻璃 。”弘华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壮丽告诉采访人员,这种玻璃膨胀系数为3.3,生产工艺先进,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家居产品等领域,“硼硅玻璃是高附加值产品,售价是普通玻璃的4倍到5倍 。”
处僵治困的成功,让耀华这家“百年老店”不仅重现活力,还长出了“新骨骼” 。耀华集团日产45吨的硼硅玻璃电熔窑于2019年5月15日成功点火,标志着耀华集团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全电熔硼硅浮法玻璃生产线 。在此之前,耀华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日熔化量30吨的硼硅二线项目于2018年6月点火投产,并成功生产出15mm到29mm厚板玻璃,该项目有效解决了硼硅玻璃平整度和微气泡等问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效益增长明显 。
张壮丽说,他们正在研发硼硅系列产品,今后,主导产品将由硼硅3.3向硼硅4.0和硼硅防火玻璃扩展,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
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耀华集团正在依托凯盛科技技术平台,立足于优质浮法玻璃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特色产品开发,全面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同时,耀华集团正在推进二次“退城进园”工程,未来将建设两个产业园:在秦皇岛开发区东区,发挥凯盛科技在玻璃行业的技术引领优势,打造全新的耀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在秦皇岛海港区利用现有厂区设施,研发高新产品,打造耀华科创产业园 。
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批复了耀华集团的“退城进园”项目,未来3年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耀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