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 ChatGPT 会取代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 二 )

纠结 ChatGPT 会取代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
文章图片
这种回答不是错的 , 但它没有任何意图 。 AI只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 它并没有探究这个问题的热情与说服读者的欲望 。 但没有意图并不说明AIGC不重要 。 相反 , 如果你有意图 , AIGC完全应该是帮助你创作的好助手 。 如果AI能快速帮我出一篇文章的底稿 , 我是不会拒绝的 。 因为作为写作者 , 我应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 人的品味对于创作者来说 , 大部分情况下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 与从中建立关联并建立新事物的能力 。 即使是艺术家 , 也无法脱离艺术史的语境下而创作;相反 , 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一定见过足够多的艺术作品 , 绝不可能无中生有 。 「直到别人还怎么干过」这项技能 , 在创作中一直很重要 。 但在互联网诞生后 , 搜集资料的能力被抬得越来越高 。 绝大多数创作变成了收集资料的堆砌——当你可以在一天内找到100年前的人一辈子也无法获取的信息时 , 很难抑制住这种对信息量的渴求 。 用文章举例 , 一类常见的创作方式就是收集大量的资料后去摘取而成的人物传记 。 无数的内容都在告诉你别人都在做什么 , 就像是那种《Top100电影》、《Top10人生必读书》那样 。 在AIGC的时代 , 这件事只会更加突出:因为机器比人的收集能力还要强大 。 这就需要让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另一种能力 , 从资料中建立关联并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 这种能力我们经常用别的名字形容它:品味 。 创作者如何利用这些AI的创作 , 归根结底是品味的一种体现 。 如何筛选、整理、与AI协作 , 靠的不是更多的信息 , 而是你的品味 。 纠结 ChatGPT 会取代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头号玩家》在今天「品味」这个词有一种矫情的负面感受 , 要我说创作者就应该比以往更加矫情 。 我们已经可以利用近乎无限的信息了 , AI可以帮助我们比从前更加快速的去创造 , 难道不应该去寻找更符合自己美学的品味吗?创作的养料异常丰沛 , 任何品味都有自己的应许之地 。 AIGC的帮助可以让创作者开眼 , 更可以遮上创作者们的眼睛 。 被遮上的眼睛 , 才是有你品味的眼睛 。 除此之外 , AIGC还在迫使我们去反思关于创造的定义 。 这类技术让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我所做的一切 , 真的是创造吗?还是假装成创造却只不过是用了点大脑的的体力劳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职业不断出现和消失的历史 , 从来没人能许诺永恒 。 而我们经常因为自己几年、十几年的经验 , 就错把一时的职业当作社会天经地义的存在 。 1926年 , 河北省献县宗座代牧区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出版了一本题目为《传教士建造者:建议-方案》的小册子 。 这个册子的目的是帮助在华传教士用尽可能少的钱造一个别太丑的好教堂 。 小一百年后 , 这个手册被人重新找了出来 , 成为了研究中国基督教建筑演变和西方人在华如何工作的重要资料 。 这个手册里几乎所有的操作方法 , 都已经被时间淘汰了 。 就是今天不会再有任何人、任何职业按照这个手册的操作来施工 。 纠结 ChatGPT 会取代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
文章图片
纠结 ChatGPT 会取代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
文章图片
但这些传教士们充满热情的意图 , 却在这本手册里被充分展现出来 。 利用这本小册子 , 我国联合德国重新修缮了大名天主堂 。 而这座教堂得到了这样的评价:「2014年的大名天主堂宛如1900年的敦煌藏经洞 , 破壁的那一刻 , 一个学术的时代已经悄然开启 。 」正如今天也不需要像北宋画院的王希孟一样作画 , 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依然昭示着这位没有多少记录画家的创作野心 。 职业易逝 , 而创造的意图长存 。 无法预测的未来但AIGC能让什么职业消失 , 又会诞生出什么职业?坦率地说 , 我不知道 。 前面提到的中关村艺术项目 , 起因是从2015年开始我就在这创业 。 广义上来看我们公司是做人工智能的——不过这个词太大了 , 细分的方向是利用了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 。 我的工作就是教会电脑通过视觉的方式认识各种各样的玩意:从太阳能面板的隐裂、到机场移动的飞机最后再到山西林区里一只移动飞快只能看到尾巴尖儿的华北豹 。 后来不光研究可视的图像了 , 还有双目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某种被称作SLAM的技术 。 反正净是些创业圈愿意说的「大词」 。 说这些是因为如果谈论人工智能需要某种资格 , 那我还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