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头部直播带货的原罪——拿了地板价还要做超级渠道( 三 )


第三种商家是库存清理专家,甩库存、甩尾货,倾销一切尾货、临期产品;
第四种商家是大牌厂商,直播带货偶尔能够和他们联动一下,给久旱逢甘霖的粉丝一点雨露,厂家新品特促拉新,博主赚够眼球,互相利用,偶尔为之也破了好货低价这道难解的题。
四、先看看刚入局的新手从产品面世的那一天就是噩梦开始的起点,产品自我感觉无限好,销路一谈全是空,多数都面临线下没资源,线上没经验的尴尬境地。即便是兴高采烈进了线下超级渠道,往往也是过于乐观,一个没有知名度的新品,进驻了KA大卖场,基本就是不动销。
就拿张大力的一个客户来说,一个纯新饮料,单价接近10元,不听劝阻匆忙入驻华润万家270家大卖场,没有促销支持,没有宣传推广,结果可想而知,不动销,退场。这类的客户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百上千,产品已经握在手里了,烫手的山芋必须出手,焦虑背后多数人考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找头部主播卖货。因为听说一次能卖几万单,几十万单,这个数据就是厂家的动力,不管价格是否被击穿,只要能卖货,剩下的事再说。
这类的商家,在经过艰难谈判,投入数额不菲的中介费、选品费、坑位费,再加上一个地板价后,直播合作达成。效果好,没利润;效果不好,赔得更多。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经验,原来的定价策略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久销长销定的价,按直播带货的地板价计算,绝对没有利润。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就是一旦直播数据可观,商家发起第二轮直播的时候,你的价格还要再次降低,原来你卖35,这次就要卖30,说好了我市场正价是65的,但那是你的正价,不是直播的正价,直播的定价就是一次要比一次低。
你去看新品上来靠直播起量的,最终没有一个走远的,存活一年算好的,半年是大多数。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价格击穿的逻辑圈,只要新品钻进来,就没有出去的可能。
一个没有品牌信任背书而言的产品,一但你首单的价格打折,你后期的成交价必须低于这个价才有复购的可能。这个打折是上瘾的,第一次打折你有了量,第二次你在同一个渠道(主播)那里再次开单直播,必须打比第一次更低的折扣才能让第一次购买的人部分复购。如此往复,最终直至利润为0,产品消失。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
还拿张大力本人早年辅助客户操作的OTC药品举例,2005年左右,OTC绝对是广告投放的销冠。卖货靠什么呢?靠广告+药店渠道促销,产品上市就做买10送2,基本都是排队购买,不愁销量。之后按买10送2的服用周期计算下一次的买赠活动,比如是2个月正好吃完,那下次就是1个半月时做买10送5的优惠,促进复购,促进一直观望的人下单转化。
好吗,暴力促销下就又来了一波销量。等三次就做买10送10,这时产品已经上市6个月,该买的都买了,观望的也促转了,产品的利润也微乎其微了,怎么办?最后再做一次促销,买10送12,直接把产品底价击穿,能拉到多少客户就拉到多少客户,后期销售都按这个促销套餐走,卖不动就下架,另起新品。
看了吗,这个操作和现在直播带货的价格洼地是不是很像,方法一直,套路一致。你视若己出的产品,梦想通过直播带货一炮成名的美梦就是这样被轻易击碎,你降了的价格就是最终的市场价,而且还要一次比一次低。
所以直播带货没有品牌诞生,只有产品消亡,直播带货没有长销产品,只有更换马甲才是出路。
这就是直播带货原罪下面增加的催命罪,罪加一条。消费者不能从这样的商家长期得到好货,而部分商家还会从这一波一波的割肉操作中,修得了“心法”,变坏,迫不得已,从入局者变成了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