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后,智能座舱成为角逐之地

智能座舱是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品牌、产品差异化的新契机 。
虽然华为一直坚称“不造车” , 但其将在汽车业务方面的布局就更多体现在了对智能座舱的加码中 。 在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 , AITO品牌首款新品问界M5 , 就搭载了HarmonyOS智能座舱 。
何为“智能座舱”?
根据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车型(含改款)当中的数据显示 , 目前 , 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已达到50.6% 。 其中渗透率最高的车型价位区间为20-25万元 , 高达58.4%;所有含智能座舱的车辆中 , 中控彩屏的渗透率高达97.9% 。
软件定义汽车后,智能座舱成为角逐之地
文章图片
亿欧智库调研发现 , 年龄位于25-35岁的年轻人当中 , 有51%的人表示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作为其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 , 甚至有28%的人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视为其购车时的首要参考因素 。
与此同时 , 在座舱智能化发展过程中 , 搭载OTA升级功能也越来越普及 , OTA渗透率高达50.9% 。 未来 , “硬件提前预埋+软件订阅服务”的新座舱服务也将通过OTA搭载率的提升而逐渐落地 。 因此 , 车企若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必须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突破口 。
不过真正落实到实际体验中 , 很多人会把能下载应用的车机系统理解为智能座舱;也会把拥有大屏幕的车机系统叫做智能座舱 。 但在如今看来 , 真正的智能座舱体验 , 一定是在选择上全面丰富的 , 在操作上便捷迅速的 , 在体验上完善智慧的 。
例如华为就认为HarmonyOS智能座舱将一个连通万物 , 不断生长 , 个性智能的移动出行空间 。 据悉 , 围绕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 , 华为通过“应用丰富 , 体验多样 , 常用常新”三种方式来构建智能座舱应用生态 。
软件定义汽车后,智能座舱成为角逐之地
文章图片
不止车企把智能座舱作为宣传亮点 , 在太平洋汽车网制定的汽车智能化ICT300评测标准中 , 智能座舱的分值要高于性能分值 , 分值占比为1/3 , 仅次于自动驾驶 。 与此同时 , 智能座舱也带动相关次级供应商兴起 , 据天眼查APP查询 , 与智能座舱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11个 , 赛道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
不过据相关媒体分析 , 智能座舱成为智能车产业链的角逐点 , 主要原因受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购车决策变化的驱动 。
首先 , 消费者对座舱功能的需求维度升级 。 随着汽车网联化的发展 , 座舱作为消费者驾乘体验最直接的触点 , 对座舱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在“安全”、“舒适”阶段 , 而需要更多智能化的座舱体验 , 如导航、社交、娱乐等 , 希望用这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解决驾乘中的需求 。
其次 , 消费者需要更人性化的“第三空间” 。 如今 , “两点一线”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生活常态 。 如果说家庭和公司这“两点”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 座舱这条“线”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三空间 。 与第一、第二空间相比 , 座舱具备移动性和更加标准化的特点 , 特别适合作为私有化的生活空间存在 , 良好的座舱空间可以提升用户的满足感 。
软件定义汽车后,智能座舱成为角逐之地
文章图片
再者 , 消费者已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的购车考量 。 根据IHSMarkit最新的调研结果 , 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类关键要素 , 其重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 。
智能座舱是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品牌、产品差异化的新契机 。 但众所周知 , 随着汽车技术的演化 , 座舱的底层技术、形态和功能也在逐步进化 。 然而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和云计算 , IoT、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出现 , 汽车座舱相关技术大爆发 , 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