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运气只有两三年( 二 )


但是嘀嗒出行却闯了个大运 。 枪打出头鸟 , 提到网约车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滴滴 , 当然 , 提到网约车安全问题人们的第一印象也是滴滴 。
2018年 , 滴滴顺风车业务先后发生两起恶性安全事故遭到监管调查和舆论抵制 , 8月份 , 滴滴不得不宣布下架顺风车业务 , 才上线5个月的高德同时也宣布下线顺风车 。 值得注意的是 , 当时 , 滴滴在国内拼车市场的份额为69% 。
嘀嗒出行,运气只有两三年
文章图片
滴滴顺风车的重挫让嘀嗒获得了机会 。 虽然拼车顺风车出行因为安全事件受到广泛质疑 , 但是顺风车需求并没有减少 , 与滴滴一字之差的嘀嗒顺风车由此成为用户所剩无几的选择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嘀嗒分别产生4820万次、1.785亿次和1.463亿次搭乘 , 同期交易总额分别约为19亿元、85亿元和81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出行大幅降低) 。 在营收数据上 , 2017年 , 嘀嗒出行以佣金为主的营收仅为4893.5万 , 但到了2019年 , 这一数字就达到了5.81亿元 。
说是嘀嗒出行吃了滴滴重挫后的最大福利并非忽视嘀嗒出行的努力 。 实际上 , 在2018年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爆发时 , 滴滴在推广宣传顺风车业务时突出的社交功能被广泛认为是滴滴原罪 , 而侥幸生存的嘀嗒同样在讲顺风车故事的时候也突出了社交属性 。 可以说的是 , 当时 , 所有出行平台对于顺风车业务都有过突出强调“社交”属性的宣传 。
比如 , 嘀嗒出行在2015年进行C轮融资时 , 曾强调将增强产品的轻社交属性 , 而在其第二年的新版本中新增的“结伴”功能里 , 还将社交主题分为“晒图求脱单”“结伴跑步健身”“同城活动”等 , 甚至也跟滴滴一样将搭乘顺风车描绘成“一次意外的邂逅”等等 。
嘀嗒出行,运气只有两三年
文章图片
幸运的是 , 嘀嗒出行并未出现滴滴顺风车那样的恶性安全事故 。 当滴滴吸引所有舆论火力时 , 嘀嗒悄然下线了“结伴”功能 , 并因此而得以幸存继续顺风车业务 。
仍然走在刀尖上
侥幸的嘀嗒 , 却没有解决顺风车出行的真正问题 。
事实上 , 顺风车虽然价格便宜 , 但是顺风车场景中司机是没有服务心态的 , 因为私家车司机本身不是专业服务乘客的(黑车除外) , 在司机眼中 , 司机与乘客的关系是平等的 , 也就导致司机不会以服务心态顺着乘客 , 因此司乘冲突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
另外 , 在快车专车场景下 , 司机需要保持信用度与好评度来持续接单 , 所以司乘双方不太可能绕过平台 , 而在C2C模式下的顺风车场景 , 司乘双方很容易达成私下交易 , 但是私下交易也就意味着不可控风险 。
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在顺风车模式下 , 很多私家车司机喜欢提前联系乘客 , 再要求乘客取消订单 , 和乘客私下达成交易 , 顺风车司机就不需要缴纳平台服务费 , 很多乘客不擅长拒绝也就顺应被诱导取消了订单 。 而值得注意的是 , 在平台眼中 , 这笔订单取消了 , 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监控 , 也就无法保证安全了 。
这样的情况 , 无论是滴滴还是嘀嗒 , 都无法彻底解决 。 因此 , 我们会看到嘀嗒同样也有滴滴一样的风险忧患 。
11月16日 , 上海有一位女乘客发帖称乘坐嘀嗒顺风车时因质疑司机违规拼单而发生言语纠纷 , 最终导致其出于害怕无奈跳车;
8月份 , 一位山东女子自称乘坐嘀嗒顺风车时中途提出更换目的地时遭到司机棍棒追打;
4月份 , 一位杭州乘客称晚上乘坐嘀嗒顺风车时自己提出要按导航走但是司机却偏往黑灯瞎火的地方开抄近路引发该女乘客出于害怕半路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