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在拥抱元宇宙这件事上,为何Meta更心急?( 三 )


“元宇宙”是在当前互联网上再造一个具备高沉浸感、体验感、互动感的虚拟世界 。 与这个虚拟世界最接近的模式与入口就是社交与VR 。 因此 , 如今Facebook发布的元宇宙应用 , Oculus头盔是人们体验的基础硬件门槛 。
从字节跳动大手笔收购国内 VR 出货量最大的厂商 Pico的动作来看 , 在拥抱元宇宙上 , 字节跳动也要比腾讯更着急 , 也更上心 。
原因也在于 , 相对而言 , 腾讯的营收更为稳定 , 更加多元化 , 广告业务并非腾讯的主营业务 , 腾讯的营收有广告、游戏、投资、云服务等众多板块 , 腾讯并不急着布局VR硬件业务 。
因此 , Facebook与字节跳动的战略其实都在找新的盈利出口 , 都想将VR业务打造为元宇宙体验入口 , 形成新一轮流量增长效应 , 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生态 。
Facebook能否完成谷歌未竞的事业?某种程度上 , 借助VR打造一个虚拟现实生态这是谷歌Daydream(白日梦)的未竟事业 。
早在2016年 , 谷歌就推出VR平台Daydream , 并提供一款VR头显和控制器的参考设计 , 它希望通过智能手机、VR头戴设备和带有VR功能的APP三者的联动形成一个庞大的VR生态 , 将几十亿Android手机用户与大量的APP开发者吸引到这个新的平台上 。
事实上 , 谷歌当年畅想的其实就是以VR为核心硬件入口的元宇宙生态 。
谷歌过去“白日梦”的打法还是想走原有的Android的路子——再造一个VR版的Android平台 , 即谷歌想自己做底层基础平台 , 坐地收租 , 借助手机厂商等合作伙伴给平台生态添砖加瓦 。
彼时谷歌拉上了小米、HTC、华为等手机厂商配合这个计划 , 为谷歌“白日梦”做硬件和性能支持 , 并让开发商与创业者负责内容环节 , 谷歌彼时也从底层重构了YouTube , 生产VR视频;此外谷歌街景、Play Store和Google Photos等都率先推出VR版的应用 。
谁知道当初一众手机厂商们对于白日梦 , 虽然口头响应 , 但行动上的拥抱并不积极 , 而谷歌在VR硬件层面缺乏技术与应用层面也缺乏掌控力与技术领先优势 。
在技术层面 , Facebook的Oculus要远超谷歌 , 在应用层面 , 谷歌Daydream平台应用数量也无力与Oculus抗衡 , 而手机厂商也缺乏热情 , 谷歌“白日梦”最终也成了白日梦 。
从目前Facebook的元宇宙测试来看 , Facebook的元宇宙本质是以VR体验为主 , 内容依然是社交、游戏为核心玩法场景 , 其内核也是倾向于打造一个软硬一体化的VR生态 。
不过它汲取了谷歌白日梦失败的教训 , 不再依赖手机厂商等合作伙伴来做硬件 , 而是自己掌控硬件环节 , 既做硬件又搭平台框架 , 做软件 , 走的是软硬一体化的路子 。
总的来看 , 借助元宇宙这个宏大概念包装与公司改名 , 扎克伯克这一波营销其实是非常成功的 , 首先是公司改名元宇宙就占据了品牌制高点 , Facebook也有望借助元宇宙的社交游戏场景带动VR产品出货 。
对于Facebook而言 , 元宇宙可谓是一个多元化增长的宏伟蓝图 。
首先 , 借助VR这个硬件入口与新的内容玩法 , 如果能带动Facebook社交体系中一定量的用户迁移到这个新平台 , 用更高维的VR社交体验替代平面的移动社交体验 , 它将对广告主产生巨大吸引力 , 有望打开新的广告营收增量空间 。
其次是硬件业务将获得大幅增长 。 在Facebook开放其测试之后 , 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没有Quest 2 , 岂不是啥也体验不了?」这背后其实是Facebook的硬件增长策略——借助元宇宙的社交游戏场景带动VR产品出货 。
再次是铺垫电商业务 , Facebook已经迫不及待的在元宇宙里卖货了 。 有媒体消息称 , 有内部文件显示 , Meta计划从明年开始 , 将通过旗下众多App“直销更多商品” , 优先投资“现场商务与购物”(on-site commerce and shopping) , 未来Meta生态结合Oculus的VR设备 , 剑指元宇宙社交电商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