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张同学阻止不了抖音的“嬉皮士”运动( 二 )


彼时 , 恰好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开始了 , 犹太人Betty Friedan撰写的女权旷世之作《女性的奥秘》横空出世 , 定下了女性要出门工作 , 绝对不能呆在家里养小孩的论调 。
加上美国FDA当时批准了复合口服避孕药“the pill” , 人工流产也开始合法化 , 美国在60-70年代的生育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

事后也有许多人分析了一通 。 说生育率下滑是因为妇女独立意识增强、富裕导致的少子化等等 。
但笔者却以为至少应该再上一项因素 , 当时的妇女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垮掉一代”的惊吓 , 要是生出这样的孩子可怎么得了 。
因为嬉皮士运动发展到后面完全走样了 , Hippies甚至不惜摧残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 他们可以自杀、杀人、酗酒、吸毒、打架、破坏公共环境、抢劫财物……
当时这些Hippies用各种和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方式 , 来告诉人们美国社会出了问题 。
可他们搅得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不得安宁 , 反而转移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注意 。
再后来 , 美国各大城市都发起过反嬉皮士运动 。

以人心当战场 , 我们当前似乎也正在经历着一场互联网“嬉皮士”运动 。
如果你打开短视频或者内容平台 , 大概率见到过这样的观点——勤奋没有用 , 社会只看脸 , 好看的人运气都不会差;读书没有用 , 很多人都靠直播赚钱 , 轻松月入过万.........
男生一旦谈恋爱 , 大概率也会收到女朋友发来这样的内容——真正宠你的人 , 舍不得你哭 , 任何节日都会给你买礼物;不管发什么都会秒回你 , 因为爱的人不管多忙 , 都会抽出空和你联系……
我们身处在一个被无脑言论裹挟的时代 , 以前需要层层筛选才能展现于人前的媒体内容 , 现在变得唾手可得 。
而这些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文案 , 直接靠着人的原始反应在最不经意时植入了人的心智 , 这种内容以算法推荐平台最为突出 。
内容是需要分级的 , 要找到“观众们都认可的层次”并非易事 , 所以在算法推荐平台中 , 又以横冲直闯的“字节系”最为突出 。
字节的算法逻辑向来奉行的是去中心化原则 , 流量由官方做主 , 而不由私域决定 。
这种高度依赖用户喜好的算法逻辑 , 也带来了老生常谈的“信息茧房”的问题尽管头条和抖音现在都有设置“关闭个性化推荐”的选项 , 不过似乎新的问题也在发生 。

事实上 , 就像潘多拉注定受不了魔盒的引诱一样 。
大多数情况下 , 运营商不会主动推送这个按钮 , 用户也不会主动点击这个按钮 。
竞劣的算法
决定没收孩子的手机时 , 张晶叹了一口气 。
一个月前 , 张晶发现自己正在准备中考的孩子 , 用陌生的账号登录了抖音 , 并且拍下了许多短视频 。
系统根据“你可能认识的人”将孩子推送到自己手机上时 , 张晶感到很是诧异 。
张晶并不知道孩子这个账号是从哪来的她联系了几位同班的家长 , 发现大家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 。
此前设置的“防沉迷”功能对这些孩子似乎形同虚设他们总能想到不同的办法登录短视频平台也有人不登录直接以“游客身份”浏览 。
不久前 , 《半岛晨报》一篇报道也提及 , 对于有些孩子 , “防沉迷”功能甚至意味着更加正大光明地玩耍 , 他们每次登录都倍加珍惜 , 还会把玩游戏的视频录下来放在“相册”、“西瓜视频”里 。
除了透支学习时间 , 更让张晶感到揪心的是 , 在那个账号里 , 孩子时常顶着一张浓妆变脸的面孔 , 放着社会摇的背景音乐 , 模仿着成年人的语气说段子有一段视频甚至把铅笔当成烟 , 叼在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