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付费短剧成“新型快消品”,短视频也有内容焦虑( 四 )


对比前文《我在娱乐圈当团宠》与《超级保安(第二季)》的销售情况也不难发现,后者上架抖音仅不到一个月,基本就能追平前者半年来的累计销量,足以说明用户基数的影响。
平台|付费短剧成“新型快消品”,短视频也有内容焦虑
文章插图
以抖音自制短剧《柳龙庭传》为例,这部短剧改编自番茄小说《十月蛇胎》,原作仅1万多人“在看”,而截至收官,该剧正片播放量高达4.5亿,发布者@古蛇Samael 抖音账号累计涨粉140万+,无论是对达人自身还是对原作都是亿级的曝光量,这在传统广告领域是很难达成的。
另一方面,相对高效、成熟的商业化运作,让抖音在与短剧创作者的合作过程中有着更多的谈判筹码。@姜十七、@放扬的心心等千万粉丝的头部红人在抖音、快手上都开设了账号,但给两个平台提供的作品不同,比如《恶女的告白》只在抖音独播,并连续登上推荐banner多日,完结后才将个别内容发布在快手。
那是不是意味着其他平台做短剧及付费相关没有竞争力呢?显然未必。
今年7月,快手发布报告称其男性用户占短剧整体受众的57.2%,只是在重度短剧用户中女性占比更高。具体到各线城市的短剧用户消费(付费追剧、电商消费等)情况,不同用户的购买力相对持平,这一点其实打破了快手和下沉市场绑定的固有印象。
艺恩也统计了各平台短剧用户的习惯,发现他们通常在休息、通勤、三餐期间快速看完平均1-3分钟/集的短剧,即使整部30集追完也不过1小时左右,占用时间少、负担小,而密集的苏点和爽点能带给他们即时的乐趣,付费短剧俨然成为当代“内容快消品”。
也就是说,当用户对某些短剧产生好奇,由于购买价格门槛较低,为爱冲动付费是极有可能的,但想要培养用户长期的付费习惯和对平台的忠诚度,仍需抖快微们找准自身的内容和用户特征进行探索。
短视频为何争做短剧?不只成本低,还有商业前景短剧不温不火多时,为什么在今年集中爆发?
要回答这个问题,2020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
疫情期间,抖音月活突破6亿大关,随后陷入了增长瓶颈。其实不仅是抖音,在经历了去年这样的特殊情况后,各短视频平台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用户红利缩水、获客成本增加。
从平台角度来看,当15s短视频越来越无聊时,抖快微需要拿出更具平台特色的内容,提供新意,留住用户活跃度。
短剧拍摄周期长不超过1个月、短则一周,低成本、见效快、比传统剧集更容易过审,以MCN机构为代表,有大量影视“边缘人”对此跃跃欲试,也能重新分配广大中腰部演员、编剧等资源,快手、抖音为此提供的各项激励计划让多方均受益,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付费短剧只是短视频内容商业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短剧以“大制作”、“高成本”为噱头。不过可以想象,内容升级和竞争导致成本提升是必然的,此外,古装、玄幻类IP的烧钱速度或许也是单部短剧开启付费的因素之一。
从长远来看,短剧打造的人设和流量可以积累沉淀,为平台直播电商等其他业务服务。
以情感账号@放扬的心心为例,去年直播时还停留在和粉丝互动,自从短剧做出成绩后,也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最近两场直播累计吸引56万+人次观看。
平台|付费短剧成“新型快消品”,短视频也有内容焦虑
文章插图
(来自新抖)
引力传媒副总经理张帆认为,快手短剧未来的各种可能,“除了我们的植入之外,包括直播以及后续IP衍生的联动,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并不是植入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