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一次捐出一个亿 这位教授生财有大道( 三 )


因此 , 除了申请发明专利 , 刘进领导的麻醉新药研究与开发团队还不断加强科研成果合作开发的能力建设 。 在临床研究方面 , 刘进领导的麻醉新药研究与开发团队 , 承担了我国80%以上麻醉新药的一到三期临床研究 。
与企业合作开发 , 整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是有备而来的——
资料显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上下游结合的完整“技术链” , 例如接轨国际、获得美国FDA等多个国际机构认可的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机构;承担所有临床实验项目均一次性通过相关部门评审的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
对于企业来说 , 与刘进签订协议同时意味着 , 后续新药上市路上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工作将在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平台上完成 。 用句大白话来概括:买成果、配服务 , 而且是具有国际认可资质的专业化服务 。
事实也证明 , “一般不会在二期、三期失败”的说法绝非空谈 。 2021年5月24日 , 刘进团队转化成果“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获批上市 , 成为我国1.1类新药 。
超过100万的成果转化 , 由这个委员会审议论证
让知识变成钱 , 将科技成果转化到百万元、甚至超亿元 , 这在刘进所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并不罕见 。
2018年初 , 顶级医学机构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提出希望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肝”相关的两项专利技术 , 经过与美国专家的艰苦谈判 , 最终以500万元和20%净收入提成的方式实现了转让 。
从2008年到2018年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大学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的50多个创新品种更是吸引了企业的16亿元投资 , 并落地组建多家公司推动进一步开发 。
如此大的金额 , 如何论证、评估、认定呢?
2018年8月的最后一天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部长袁淑兰走进熟悉的会议室 。 即将召开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要讨论的多项成果涉及的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0个亿 。
那时 , 距离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落地已有3年 , 但大部分高校的实施细则还没有推出 。
成果出价多少?“创新红利”敢不敢发?出了问题谁兜着?这些问题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有些“剃头挑子一头热” , 政府的激励政策连连推出 , 有的高校受困于细则制定的专业性踌躇不前 , 有的高校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观望起来 。 真正动起来的不多 , 金额超过10个亿的转化合同更少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国有资产法》《公司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一个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 涉及到的法条林林总总 , 如何做到处理得当、衔接适度?
这对于一个单位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 在华西医院 , 与成果转化相关联的办法、规定等制度文件约有10部 。 其中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九条激励政策(试行)》(“华西九条”)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试行)》(“华西三十六条”) 作为纲领性文件分别明确了政策与具体措施 。 基于对不同法条的深刻理解 , 华西医院的制度文件极力做到细化、可执行、程序化 。 在转化办理流程需要提交的文件、收益进入什么账户如何分配、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的召开程序等一一作出清晰的规定 。 细则规定 , 对于投资金额超过100万元的成果 , 启动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 , 负责审议、论证、评估、认定的工作 。 前面提到的委员会会议上要讨论的不同议题正是按照清晰的流程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制度“矩阵”做到了制度健全、流程完善、公开透明、高效决策 , 让科技成果转化有章可循 。 在出台系列文件的同时 , 还同步推进机构调整等系列举措 , 激发全院创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