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社区概念,为什么成了“网易云”的鸡肋?( 二 )


·外因:新产品形态激烈竞争 , 用户选择变多 , 向其他平台迁移 。
在内外因恶化自我强化、交叉循环(如下图)下 , 运营了二十多年的社区“失败”了 。

那么 , 音乐社区平台粘性下滑是否与此有关呢?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 , 需要先知道音乐社区形态到底是怎样的 。
和综合社区猫扑 , 话题宽泛 , 以万千内容为中心形成社区生态不同 , 音乐平台社区 , 是以音乐和提供音乐的人为中心构成 。
比如 , 网易云目前的社区圈子 , 可大致拆分为四类:
1、以一首歌为中心的社区 , 如失恋之后的《分手快乐》;
2、以一个独立音乐人为中心的社区 , 如简弘亦等独立歌手;
3、以一秀场网红为中心的社区;
4、以一个大IP为中心的社区 , 如周杰伦、林俊杰 。
那么 , 它们的模型是否稳定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
基本盘乐评社区 , 内容出现水化以音乐为中心的社区 , 在网易云推出时便有了 。
当时 , 依靠歌单功能——用户创立一个歌单后 , 它可以被其他用户看到、收藏、评论和分享 , 网易云音乐完成了原始用户(歌手、乐评人和资深乐迷)积累 。
有独立音乐人表示 , 他入驻平台的原因就是评论 , “有些评论会让我感觉这里的人很懂我 。 ”
看到特色评论的潜力 , 网易云对这一块加码 。
一方面 , 优化功能 。 如提供推荐、最热、最新三种展示方式 , 提高用户评论曝光效率;出台《评论区规则》 , 规范评论标准和秩序等 。
另一方面 , 通过营销推广 , 将评论特色破圈 。 比如 , 其曾收集热门评论 , 连续多年在地铁车厢展示 。
运营侧重下 , 社区规模扩张 。 数据显示 , 截至2016年网易云音乐产生的乐评 , 超过两亿条 。 与此同时 , 注册用户数也“水涨船高” 。

但随着大量普通用户涌入 , 评论区逐渐变味——编故事博同情、抖机灵的段子等与音乐无关的评论 , 越来越多 。
比如 , 2017年 , 用户“房东的猫王子”在某歌曲评论区留言表示 , 自己不久后可能离世 , 谢谢歌手创作了这首歌 , 这迅速获得大量关注 。 但结果证明 , 这只是为博同情涨粉的骗局 。
社区调性跑偏下 , 有用户总结出了平台博关注、获取流量的几大通用模式 。 随之而来的 , 是用户的用脚投票 。
据问卷调查显示 , “求赞骗赞”是用户最讨厌的评论类型 , 编故事次之 。

而乐评社区内部氛围走偏时 , 外部的竞争环境也有了变化 。
可以看到 , 网易云的歌单以及评论等功能 , 早就被老对手QQ音乐移植了过去 。 不仅如此 , 它还独家推出“音乐弹幕”功能 , 创造动态的评论体验 。
平台着力打造 , 再加上独家版权时代的丰富音乐曲库加成下 , QQ音乐的乐评板块发展迅速 。
类似的竞争压力 , 还来自短视频类平台(QQ音乐也一样) 。
从我们统计的网易云新歌榜排行前八名歌曲 , 分别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抖音、B站上的评论情况看:
网易云原唱歌手的歌曲讨论度 , 几乎被QQ音乐追平 , 而翻唱歌曲的讨论度 , 不及QQ音乐;同时 , 整体的歌曲讨论度 , 都和抖音有一定差距 。

内部社区氛围稀释 , 外部竞争激烈的交叉作用下 , 从2017年起 , 网易云的用户时长与粘性出现下滑 。

当然 , 考虑到当时国内的版权环境 , 平台的用户粘性下滑 , 也有网易云核心版权曲库受限的影响 。
也因此 , 网易云在乐评社区之外 , 形成了以音乐提供者为中心的三类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