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活送货上门在家里做 手工活拿回家做发卡

都市快报采访人员朱
6月9日,快报报道杭州本地花卉电商平台“门可生活”店铺关闭,微信、官网关闭(详见《躲过了ofo,没躲过它!杭州很多妹子都中招了,律师建议赶紧做这件事》) 。报道发出后,不少读者以各种形式告诉快报,这家鲜花电商公司今年多次大规模违约,配送中断,消费者维权无门 。
据《快报》调查,“门童的一生”的归属关系复杂,不仅包括“门童的一生”,还包括“四叶花”、“四季”、“有花的一生”、“窝里的花”、“风里的花和日历”等几个号子 。在此次停产前夕,“客生活”及其众多“马甲”也展开了大规模促销,吸引了大量新客户,有退之前“割韭菜”的嫌疑 。
今年以来投诉不断
建国北路东源街入口南侧,有一朵家花 。昨天下午,我来这家店的时候,看到店门是关着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告示,日期是6月5日 。通知声称公司只是暂时遇到经营困难,正在“积极处理”,消费者可以到客户总部退款 。
住在附近的蒲女士也来到了花店 。她说是看了快报才想起来的 。今年母亲节,她在“门生活”微信官方账号上订购了一年的鲜花 。当时是半价,但是到现在都没有收到 。她打电话给公司问,但是电话一直占线,所以她来参观商店,但是商店关门了 。
采访人员反复拨打通知上的两个电话,始终显示忙音 。
很多用户在《一个客人的生活》中留言,讲述自己订购鲜花的经历 。

手工活送货上门在家里做 手工活拿回家做发卡

文章插图
根据网友反馈,今年3月中旬,《客户的生活》出现大规模违约,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但官网和微信都没有关闭,客服还在退款 。
我路过体育场路的一家花店,店主陈女士手里拿着一份快递报纸,和顾客谈论顾客的生活 。她说,一年199元,每周赠送一束花,即使没有租金成本,但也比一束花少了6元钱,以及包装、物流、快递等环节 。她开了十几年的花店,但无论如何也做不了 。她不知道顾客的生活有什么诀窍 。
至少有5个马甲
在网友的留言中,我注意到“四叶花”“四季格格”“与花同住”“花在巢”“花在风和历”等微信订花平台也出现了延迟发货、关机不退款的情况 。
有订阅者反映,这些平台的订花界面、价格、促销方式与“顾客的生活”类似,怀疑是“顾客的生活”的马甲 。
调查证实了这一猜测 。
根据天眼超的信息,“门科生活”属于门科(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11日,注册资本150万元 。法定代表人是于杰,实际控制人也是他 。该公司是“门生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运营主体 。该公司的融资经验在公开资料中找不到 。
门科(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0家公司,均由门科(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绝对控股,但俞杰只是其中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200万元 。
【手工活送货上门在家里做 手工活拿回家做发卡】有意思的是,这10家公司中,2017年12月18日注册的有4家,2018年5月17日注册的有3家,2018年7月20日注册的有3家,均位于滨江区长河街道江洪南路316号静安创业园3号楼,分布在9、18层,也是门科(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地.
《四叶花》《四季格格》《花与花一起生活》《花在沃沃》《风月花》等微信官方账号均来自门科(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除《花与生活》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外,其他微信官方账号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 。
包三年等 。无论是订花界面,还是发布内容和节奏,都与“门客生活”高度一致 。
更夸张的是,今年3月,“门客生活”“窝的鲜花”“与花生活”同时出现配送违约,几个平台发送给用户的致歉信一模一样,辩称主要原因是云南花材短缺 。有云南当地媒体向斗南花市求证,斗南花市说不存在花材短缺的情况,这“锅”他们不背 。

手工活送货上门在家里做 手工活拿回家做发卡

文章插图
“窝的鲜花”4月5日发布的一则致歉声明
童女士说,年后就经常收到几个鲜花电商的特价短信轰炸,前不久经不住诱惑订了一个特价包年,结果又说只有订了正价套餐才可以享受特价,只好又订一个正价包年套餐 。现在回想起来,她怀疑“门客生活”和它的众多马甲就是想圈一笔钱跑路 。
目前,这些公众号与“门客生活”一样,均因涉嫌欺诈被关闭 。在几家本地生活论坛上,不少消费者正在组建维权群,要向平台讨说法 。
预付式消费陷阱
事实上,鲜花电商已成为高危消费 。在杭州,一个叫“昕伦生活”的订花平台先于“门客生活”爆雷,两者套路如出一辙,消费者维权遥遥无期 。
网友“木易景页”说,事出反常必有妖!电商做推广,一次性的羊毛可以薅,但你非要觉得比电商还精明,电商也希望你这么想 。特别是这种预付式消费,圈钱跑路坑你没商量 。
的确,这两年以“互联网+”为名目的预付式消费陷阱频频发生,近一点的有2018年爆雷的“来人到家”预约家政服务,远一点的有2015年爆雷的“水果营行”,都是以极富诱惑力的低价发展会员,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大量预付资金,最后资金链断裂,会员权益严重受损 。
2012年11月1日起由商务部颁布施行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5月1日起修订实施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都对预付式消费发卡主体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屡屡出现“跑路”现象,消费者防不胜防 。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微信平台上出现的预付式消费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单个消费者受损金额不大,而维权程序复杂,消费者嫌麻烦,最终放弃维权 。另一方面,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店,不像在主流电商平台那么严苛,很多是通过第三方操作,也给监管和维权制造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