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天才、忽悠与炮灰( 四 )


在后者这条路线上 , 有一拨潜在的同路人 , 他们是以做进汽车供应链为目标的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公司 。
与坚持Robotaxi路线的大佬们不同 , 在百度IDL(深度学习研究院)调整前出走的两位科学家余凯与倪凯 , 选择的正是汽车供应链——“人工智能对汽车很重要 , 但握手联合更重要” 。
前者创立的地平线 , 嘴上一直觊觎着“以色列巨头Mobileye几近占领的ADAS芯片市场”;后者的禾多科技 , 则从“泊车”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做单点入侵 。
不过 , 如果效仿硅谷模式 , 高价值(估值)的创业 , 要的当然是“颠覆” , 而不是循序渐进 。
于是 , 从2016年开始 , 金钱在这项谷歌搞了10年都没有商业化迹象的新技术上 , 表现出了它最大的宽容性 , 也赋予了Robotaxi路线企业接下来最富有活力、但也最为浮躁的3年 。
从资本宠儿到光环消失
2017年3月 , 曾是“百度自动驾驶”行走代言人的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 , 因早有预兆的离职 , 与其几乎无缝衔接的创业宣言 , 成为百度系自动驾驶人才从母细胞分离并产生“二元裂变”的开端 。
2015年12月 , 当大众对“自动驾驶”这个词还一片懵懂 , 车企更是半信半疑时 , 时任百度SVP的王劲 , 便站在那辆百度改装的第一代红色自动驾驶四门轿车前 , 腰杆笔直 , 气场全开 , 放出“无人出租车要三年商用 , 五年量产”的豪言 。
2015年王劲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 , 曾被称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 。
而那个时候 , 王劲拥有的不仅是科技巨头赋予自己的产业影响力 , 也早就积攒起对人才的强大号召力 。
离开百度创立的景驰科技首轮融资便高达5200万美元 , 不到两个月 , 曾因极强代码能力与楼天城齐名的百度T9陈世熹 ,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旭便陆续加入 。
“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 , 景驰攒了那么多牛人 , 大概率可以跟百度干一干 , 毕竟他对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 还是很有远见的 。 ” 一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认为 , 百度赋予他的品牌效应在那时极大 。
可以说 , 同一时期 , 由美研大牛们三两人搭伙创立的小马智行与Roadstar , 就这样与景驰共同构成了“中国Robotaxi的三足鼎立之势” 。
“那时候真的太难联系小马了 , ” 一位投资人吐槽 , 首轮融资便高达1.12亿美元的技术大佬们 , 可能对钱格外“不屑” , 很多资本都吃过闭门羹 。
“基本只跟机构大佬对话 。 没有300万美金 , 不太可能做进一步沟通 。 ”
2018年Roadstar创始人之一那小川在讲解丰田案例 , 图片来自虎嗅 。
而此前与之在融资额上可媲美的 , 唯有由三位百度美研工程师佟显乔、衡量以及周光创立的Roadstar , 这家在2018年A轮1.28亿美元创下自动驾驶融资记录的明星公司 , 据说第二年就拿下了丰田的项目订单 。
很神奇的是 , 那时候 , 几乎没有人关心高级别自动驾驶是否有可持续且稳定的商业模式 , 或者说这场资本与技术的狂欢本就与商业无关——仿佛第二天无人出租车便可以上街接人 , 大家天然愿意掏大把的钱争着抢着去坐车 。
但很快 , 也就是不到两年 , 非理智投资者与大众的耐心逐渐消失殆尽 。 巨大的车辆投放与人力成本让企业意识到 , 如果要实现走量的滴滴模式 , 必然需要地方政府的补贴与交通部门的扶持 。 因此 , To G(面向政府)商业模式 , 在2017年便开始在一部分聪明人的脑子里形成了体系 。
“2017年时 , 王劲就看到了走To G的可能性 , 他当时创立景驰后 , 其实就开始跟政府谈合作 。 ”一位熟悉王劲的行业人士认为 , 作为一位百度前高层领导 , 他在形势发展判断上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