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天才、忽悠与炮灰( 三 )


“在中国很难像谷歌那样有真正的‘工程师文化’ 。 因为在特定的土壤和文化环境下 , 极少有人会跟李彦宏一样 , 站在高层目视远方 。 ”
某个在2021年中旬离开百度的自动驾驶工程师 , 称在周围看到了两类人 , 一类是“混吃等死 , 反正不开除我” , 一类是“把技术都学会了 , 两三年资历攒够 , 跳槽薪资才要的起价 , 创业才有本儿” 。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 都只看眼前利益 。 ”
他调侃 , 也正是由于这种“唯技术唯上级”的氛围 , 让百度从来没做出过什么好的硬件产品 , 做啥啥不成:“有工程师曾摸着自己那个黑色背包叹息:‘你 , 就是我们做过的最好产品 。 ”
百度L4级以上无人车(Rbotaxi) 。 图片来自Myce 。
如果说追求“个人理想与利益”是深层动机 , 那么“不服就去单干”的场景经常成为导火索 。 在这情况下 , 一大批有技术有才华的百度人选择踏出安逸区 , 试图通过创业闯出一片天 。
他们几乎百分百 , 都是“技术的信徒” 。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 , 他们携带着百度基因散作满天星 , 但并没有复制出自动驾驶领域里的“百度” , 遑论超越与修订他们曾经诟病的百度那些局限与缺陷 。
同一个大方向下的歧路人
2018年的北京车展 , 零星几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展台位置 , 是在完全暴露在太阳底下的连廊里 。
所谓展台 , 其实就是用白色KT板搭起来的简易“四宫格” , 比单纯用来遮阴凉的棚子至少看起来过得去——可以让四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 能有足够空间摆放自己的无人概念车和…PPT 。
当然 , 如果再“节约一点儿”还能隔出一个可以采访的地方 。 虽然位置欠佳 , 但景驰、Roadstar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仍然在毒辣的日头下 , 把“L4级无人车商业化”喊出了自己的气势——
“消费级汽车?我们自始至终要做的是无人车里的滴滴!”
这是Roadstar创始人之一、首席战略官那小川那时吐露的豪言壮语 , 那时他还没卷入“用公款买P2P产品”的谣言漩涡 。
彼时 , 作为中国少数走Robotaxi路线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 Roadstar风头正劲 , 超1亿美元的A轮融资已经敲定 , 极具煽动力的演讲 , 让坐在“样板房”里的十几个人兴奋不已 , 仿佛见证了中国新力量崛起的历史 。
而事实上 , 当时你推开旁边主展馆的大门 , 会马上看见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巨大人流与高浓度二氧化碳汇聚而成的热浪 , 以及奔驰宝马丰田几百平亮到刺眼的华丽展台 。
到底门的哪一边才是现实世界 , 在那个时间点 , 很难讲清楚 。
但一条隐形的产业鄙视链条 , 或者用行话说便是“由不同技术路线决定的产业分岔路口” , 早已形成 。
2018年4月北京车展两个展厅间的通道连廊里 , 主要集中了几家自动驾驶公司做demo展示 。 图为禾多科技当时的demo概念车 。 图片来自虎嗅 。
一条路线 , 是以谷歌、Uber(早期自动驾驶团队非常牛逼)、通用Cruise及国内百度为首的科技公司 , 带着要踹翻车厂命脉的气势 , 明确要走难度最高的L4与L5直通路线——
“去你的脚踏板和方向盘 , 我们一开始就决定走最难走的路 , 让完全由机器控制的无人出租车(Roobotaxi)直接跑上洛杉矶的沿海公路与北京六环” 。
另一条路线 , 则是被销量与安全命题完全束缚的汽车巨头 , 绝不敢在法律前跨过L3这条人车操控权的交接线 。
譬如 , 5年前 , 一家想乘上自动驾驶春风的国产主机厂 , 思量些许 , 谨慎发表了“两年实现L1 , 四年实现L2”的战略规划 。 后来在搞清楚L1的概念后 , 觉得级别低的有些丢人 , 高级别又不能担保 , 于是迅速回收了自己的公开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