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当互联网公司倒卖数据成魔咒

作者:汪小楼
编辑:岐岐
昨日,工信部对豆瓣、唱吧等在内的共计106款APP依法进行了下架。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其中违规、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超过90款,过度索取用户权限的APP为13款。
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最让普通人绝望的地方莫过于,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款APP敢拍着胸脯说,没有倒卖过用户数据。
可以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历来以充满侵略性的个人信息收集手段而臭名昭著。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曾在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如此表述过他眼中中国用户对隐私的态度。
这种”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的论调,一经流出便在网络上引爆了舆论。
有的人说了不做,有的人做了不说,有的人边做边说。
如果说执掌百度的李彦宏属于“边做边说”的话,那中国互联网圈的其他玩家大多属于典型的“说了不做”和“做了不说”。
号称拥有1.8亿用户的智联招聘,宣称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企业的生命线。然而,在贩卖简历信息的 QQ 群里,只需 7 块钱就能买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
作为OTA领域的领头羊,携程前些年大数据杀熟被骂无数次,可结果呢?
像智联招聘这种“说了不做”和携程“做了不说”的例子多不胜数,就不一一列举,接下来咱们一起看几组数据。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 年中国手机 App 隐私权限测评报告》显示,APP违规索权仍然非常普遍,多数APP存在违规强制收取用户信息的情况:相机、定位、录音权限成最常调用权限;97.0%的APP默认调用相机权限;35.0%的APP默认调用读取联系人权限。
2021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与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共同建立了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监测平台、App举报受理平台。
据该平台12月9日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监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主流安卓应用商店在架App去重后总数为112万款。
两组数据对比起来看就非常有意思了,112万款APP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你的消费习惯、出行路线、社交关系等数据都被这些APP精准掌握,夸张点说连你的毛细血管都曾不放过,有没有觉得毛骨悚然?
咱们又不妨把时间拉回到到千禧年前后。
今天这些声名显赫的科技互联网公司要么还没有建立,要么刚还在某个地下车库里,鼓捣自己的产品原型。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尽管他们负有监管新兴产业的业务,但对于这些尚处襁褓的科技企业,他们要做的更应该是予以帮助。
或者用专业术语来讲,应该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过快,监管也势必摸着石头过河,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3Q大战。
几乎每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都会经历“先上车后补票”的过程,因为监管总是滞后于商业模式和具体业务的发展。
这里面既有监管机构孵化创新,包容试错、鼓励新兴产业起步的主动考虑,也有科技产业本身发展路径多变,难以预测进而无法做到监管前置的被动因素。
某种意义上,中国互联网公司能够野蛮生长二十年,更像是没有硅谷公司面临那么多限制的“狂野西部”。
这些互联网公司基本没有面临严格监管,不需要负担高昂的合规成本,只需要专注于迅速推出产品原型、持续响应用户需求、敏捷迭代改善使用体验,剩下的等站住脚跟稳定市场份额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