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历史发展有哪些

【豆豉历史发展有哪些】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淡豆豉、干豆豉和水豆豉 。那么网友们知道豆豉历史发展有哪些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豆豉1、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 。《楚辞 。招魂》中有“大苦咸酸”,根据注释大苦即为豆豉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先秦文献无豆豉,当是秦汉之际出现 。《史记 。货殖列传》始见豆豉记述 。
2、《齐民要术》载有制作豆豉的技法 。东汉开始用作药物 。以后历代食籍、药籍均有关于豆豉的记述 。至今仍为重要调味料之一 。
3、豆豉古称幽菽,宋周密《齐东野语·配盐幽菽》:“昔传江西一士,求见杨诚斋(杨万里),颇以该洽自负 。越数日,诚斋简之云:‘闻公自江西来,配盐幽菽欲求少许 。’士人茫然莫晓,亟往谢曰:‘某读书不多,实不知为何物?’诚斋徐检《礼部韵略》‘豉’字示之,注云:‘配盐幽菽也 。’然其义亦未可深晓 。”明杨慎《丹铅杂录·解字之妙》:“盖豉本豆也,以盐配之,幽闭於瓮盎中所成,故曰幽菽 。”
4、唐代文学家王勃,其文《滕王阁序》古今流传,享誉文坛 。传说王勃在为滕王阁作序的时候,与中药豆豉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
5、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间),洪州(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为重修滕王阁落成而大宴宾客 。这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恰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 。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文人学士为滕王阁作序 。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 。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 。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 。急得家人、幕僚四处寻医问药,请来了当时十多位名医诊治 。众医虽然意见不一,但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 。
6、谁知,这个阎都督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岂能乱用,况且我已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就同釜底添薪,不可,不可!”医生们你看着我,我瞪着你,一筹莫展:不用麻黄,症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呢?
7、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几天前自己在河旁遇见的情景:“你晒这大豆干啥?”在沙滩上,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便问 。“做菜 。”老人头也不抬 。王勃望着一大片豆豆,抓了一把细细观看,奇怪地问:“这么多,如何做菜?”老人指了指茅屋前的两口大缸 。王勃迈前几步,见一口缸里浸泡着药汁 。他在长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是辣蓼、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 。
8、老人见他识药,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泡浸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 。”老人告诉他:“当地老表可爱吃啦,放点葱头、辣椒、大蒜一炒,又辣又咸,香中带甜,下饭好极了 。”(话说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的好不,唐朝乱入个毛)
9、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在口中咀嚼,一股清香直冲鼻窍,他赶紧掏出银钱,买了一大包 。
10、今天,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都督久霸一方,无法勉强 。然而,麻黄是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不用豆豉呢?”于是,他把想法说了出来 。别说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为药 。”“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 。”王勃相劝 。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 。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行,取重金相谢 。王勃固辞不受:“河旁老翁独家经营豆豉,深受百姓喜爱 。都督若要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 。”阎都督含笑点头 。
11、从此,豆豉不仅洪州,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
以上就是对于豆豉历史发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