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折扣店加盟 临期食品超市前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家店离地铁很近 。我下班回来,经常顺便进来看看 。虽然很多食品都到了,但是和正常价位的商品相比,折扣非常大,品类也相当多,性价比相当高 。”有很多像张玲(化名)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会顺道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打折食品 。
【临期食品折扣店加盟 临期食品超市前景】“现在有些90后、00后不介意来点菜,因为在保质期内,价格还便宜 。”店主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该店开业近两年,生意一直不错 。大部分回头客都是年轻的上班族 。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临期食品折扣店加盟 临期食品超市前景

文章插图
2021年7月20日,上海是一家不错的折扣零售店 。店内优惠八折,吸引顾客购买打折商品、临期食品、进口食品 。零售业在年轻人中特别受欢迎 。人的视觉数据图
近年来,随着临期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进口食品折扣店”为名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店铺开始出现在街头 。大部分临期食品已经过了2/3的保质期,越接近保质期折扣越大 。
部分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消费热情催生了线下临期食品市场新商业业态的出现,不少年轻人上线“薅羊毛” 。在多个电商平台进入“临期食品”后,中青报和Zhongqing发现,有不少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专营店,上面写着“裸价”“打折” 。商店里有不同种类的包装食品 。可以根据订单购买;手机上还可以找到各种特殊的网购应用和微信小程序 。
在一些与临时食品相关的社交平台和社区,成千上万的会员正在分享他们的购物体验 。比如豆瓣网站上的“我爱临时食品”群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会员数量持续上升,目前已超过7万人 。“打折吃美食”成了这些年轻人选择临期美食的理由 。
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根据淘宝和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平台上选择临时食品 。艾媒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从供给端看,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押金计算,临期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超过300亿元 。目前,中国47.8%的临时食品消费者年龄在26-35岁之间,年轻人是主要购买者 。
事实上,临时食品并不是一项“新”业务 。在电商平台上众多的临时食品店中,有一些店铺已经经营了5年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迫在眉睫的食品的出现,它们的市场价值也逐渐被进一步发掘 。尤其是疫情之后,以好卖、大象生活为代表的众多大型线下临期食品折扣品牌店纷纷连锁扩张,自营小型临期食品折扣店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
守护临期食品安全底线
线上线下食品销售的火爆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这个市场 。临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认为,临时食品是指即将达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一般来说是安全食品,但由于销售环节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消费纠纷 。
今年4月29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制作专用标志或者陈列销售 。
但在走访过程中,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发现,并非所有大型超市都执行了这一规定;虽然一些大型超市专门设置了标有“近保质期食品区”的货架,但也存在一些临时食品与其他普通促销区不合时宜的食品混放的现象;虽然一些大型超市已经为临时食品设立了专门的销售区域,但它们避免使用“临时食品”一词
对此,孙娟娟认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了临时食品的“分类管理”、“特殊标识”和“集中展示销售”的要求,即商家必须在保障知情权的前提下,让消费者明确购买 。否则,一旦一些临时食品混入一般促销区,很可能尚超的管理层不会及时检查
查分拣,导致过期食品销售问题发生 。
进口食品本身正价较高,所以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临期食品专卖店,临期进口食品对年轻人而言也是抢手货 。但采访人员在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一种标明原产国“乌克兰”的糖果虽然俄文产品信息中注明了生产日期和过期日期,但中文标签中却缺少相应的标识 。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经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在外包装上添加中文标签,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之后才能进入我国境内市场销售 。孙娟娟认为,中文标签上生产日期的缺失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消费者如果发现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合理维权,这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
据了解,临期食品的货源目前主要来自大型商超的供货商即经销商 。一旦大型商超将临期食品退回经销商,临期食品将经历“大型经销商——大型二手囤货商——若干小型中间商——实体临期食品折扣店——消费者”这一新的多重流通环节 。在一些社交网站、短视频网站上,一些“倒爷”UP主经常会分享其收售经验,在很多中间商建立的微信群中,收售临期食品的信息不在少数 。
面对如此多重环节的流通链条,本身就在“期限”压力下的临期食品是否存在修改生产日期的情况?对此,很多消费者不免存疑 。虽然在采访中,一些临期食品供货商对此予以否认,理由是许多临期食品定价本身就几毛钱,改日期的成本高划不来,但也有人觉得,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张,入行者鱼龙混杂,经历如此“三倒四倒”后的临期食品,不否认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 。
对此,孙娟娟表示,商家篡改生产日期这种行为并不是专门由临期食品引发的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只不过在临期食品销售中,这种驱动力可能会更大 。实际上,行业内部举报、消费者投诉都是针对此类不法行为有效监督的方式 。同时,现行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也对此类问题作出了相关处罚规定 。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临期食品仍在保质期内,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购买临期食品应按需购买,不要囤积,以免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购买的临期食品最好在保质期内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