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上链全球首次,腾讯拿出压箱底的金融科技( 二 )


金融科技突破“可持续”难题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其散文《莫高窟》中写道 , “看莫高窟 ,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 , 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 飞天的舞女、反弹琵琶的乐人、神采飞扬的将军 , 敦煌石窟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博物馆 , 也是半部中国艺术史 , 又是几大文明交汇地 , 无比深厚而长久沉默 。 ”
基于文物的文化创意越多 , 文化才能更生动、更有传播力和生命力 。 开放素材库项目也就是推动文博数字资源再创 , 促进文物活化的一次尝试 。
以往 , 在对文物素材再创的过程中 , 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设计者找不到权威的授权渠道 , 二是没有清晰的商业安排 , 再创素材很难继续积累发展 。 开放素材库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
在授权方面 , 用户完成创作后上传 , 在通过审核后 , 作品即成为开放素材库的一部分 , 通过平台授权给其他用户下载使用 。 在商业安排方面 , 开放素材库引入腾讯金融科技 , 打造了一套智能分账系统 , 用户在下载再创作品时 , 其支付的版权费用将按约定自动流转到相关版权方 , 促进创作者生态的正向循环 。 风控、反诈、反洗钱等底层技术能力则为资金安全合规流转提供了切实保障 。
敦煌上链全球首次,腾讯拿出压箱底的金融科技
文章图片
来源: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官网
共创体系的建立 , 不仅鼓励更多创作者加入到对文化数字资源的创新性转化过程当中 , 而且 , 在未来更多商业合作可以基于再创打造新的内容IP , 逐步丰富素材库内容及完善授权场景 , 探索更多类型的商业化合作 , 让授权资源库实现更大的商业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 构建起文化遗产在社会层面上 , 基于数字化创意的可持续发展 。
解锁文博数字化新模式《“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 ,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要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 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 “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 , 改造提升产业链 , 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 , 重塑文化发展模式 。 ”
的确 , 数字技术让那些馆藏多年的珍品、广袤大地上的历史遗迹 , 换了个形式获得新生 , 以更真切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 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接触、了解和欣赏 。 这个过程 , 也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 。 在与文化的共鸣中 , 年轻一代认识到 , 过去5000年里 , 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 , 而只有深入了解过去 , 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
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路上 , 腾讯和敦煌也共同走过了五年 。 这次腾讯拿出压箱底的两项技术——金融科技和区块链 , 破解数字敦煌开放难题 , 意味着双方的合作步入了探索应用前沿科技全真高清地呈现敦煌文化 , 让大众身临其境感受敦煌的新阶段 。
敦煌上链全球首次,腾讯拿出压箱底的金融科技】事实上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 文博行业数字化也经历了两次升级与转型:第一次是在移动互联网阶段 , 社交、电商普及 , 文博行业借助图文和IP衍生的方式实现了快速传播;第二次变革时 , 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登上舞台 , 文化遗产开始依靠这些技术实现高清的展示以及灵活的交互 。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艺术与科学总是在山脚下分手 , 最后又在山顶上相遇 。 ”对于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来说 , 文博数字化如携手攀登 , 正是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的真实写照 。 线上全真“数字藏经洞”重现万卷藏书盛况 , 高清壁画和书卷档案“上链”开放 , 新的大幕已然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