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不及预期,淘特急需证明自己( 三 )


相较于淘特把广告贴到拼多多楼下地铁站的激进 , 对手这边却表现得风轻云淡 。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 2021年2月之前 , 拼多多也曾密切关注了淘特一个季度 , 不过在此之后 , 拼多多的多位员工对淘特的态度都是 “不会关注 , 体量太小” 。
03扶不起的淘特 , 撕裂的阿里目前看来 , 淘特对拼多多的阻击哪怕不能被判定为失败 , 但起码也可以说是没有建功 。
对阿里来说 , 京东和拼多多的崛起都属于战略层面上的失误 , 但这两次失误的意义有很大差别 。
京东以自营为主的商业模式虽然抢走了一部分的电商份额 , 但阿里作为一个服务于第三方卖家的平台 , 仍然可以凭借体量优势 , 通过千千万万商家的主动性在性价比和SKU丰富程度等方面占据优势 。
而拼多多则跟京东不同 , 其模式跟阿里的淘系平台是类似的 , 唯一的区别在于拼多多以低端市场为主 , 而阿里则是涵盖了低中高全场景 。 这种商业模式上的异同意味着京东永远不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 , 但拼多多是可能的 。
【阿里巴巴|不及预期,淘特急需证明自己】而从拼多多这几年的“百亿补贴”和“超星星品牌计划”等动作来看 , 它确实正在努力尝试向阿里的中高端腹地进攻;阿里显然也清楚这一次失守的后果 , 所以才会以上文中的力度来阻截前者 , 这是此前应对京东时所没有的 。

不过如今的阿里跟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 曾经的阿里 , 可以居高临下地说出自己的目标是要培养更多的京东;今天的阿里 , 连“仿造”一个拼多多都已经力不从心 。
除了拼多多 , 短视频平台的电商份额也在快速增长 , 抖音今年将大步迈过万亿GMV的门槛 , 成为又一个颇具威胁的玩家 。 当互联网高光不再 , 行业氛围从讲预期到讲盈利 , 从讲故事到讲实际 , 越来越多垂直赛道的企业也在切入电商 , 类似B站、小红书这些平台都是例子 。
阿里环顾四周 , 不知道哪个角落还藏有对手 , 又似乎处处都是对手 。
从历史经验来讲 , 任何组织告别蛋糕越做越大的发展阶段后 , 之前依靠增长能压制和化解的内部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 而扶不起的淘特背后 , 就是一个日渐撕裂的阿里 。
说起来 , 阿里大概是国内互联网公司里组织文化最特别的一家 。 除阿里以外 , 没有哪个公司会如此大力宣传自己是个靠道德和价值观治理的公司 。 而如此务虚的结果 , 是阿里需要依赖特殊的政委制度 , 来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洗礼 。
不过思想恰恰是世上最难统一的东西 , 因此 , 阿里内部频繁的“整风”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
在2006年前后 , 曾有一批国际级的人才被引入阿里巴巴 , 这里面包括卫哲、吴伟伦、曾鸣、谢文、崔仁辅、黄若、武卫等人 。 他们有的是跨国企业的高管 , 有的是四大合伙人 , 还有商学院教授 , 总之显然与之前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阿里土著不太一样 。
但这批人后来基本都已离开阿里 , 马云谈及这批空降兵的陨落时 , 感慨道“态度和选择比能力重要” , 翻译过来就是在阿里“用人以忠”要压过“用人以能” 。 当然 , 人总是有局限的 , 因此对组织的忠诚最后总是要具体落到对某个领导的忠诚上来 。
上面这批空降兵的出事 , 最具代表性的是卫哲因中供团队欺诈贪污引咎辞职 。
在卫哲出事之前 , 马云刚刚开始推行阿里合伙人制度 。 据传 , 卫哲对这套制度不太满意 , 认为这是马云希望单独控制阿里做出的安排 ,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包容性不够 。
在卫哲离开阿里的几个月前 , 雅虎凭借对阿里增资获得了更多的董事提名权;而在卫哲离开过后的几个月内 , 马云就主导了支付宝股权变更 。 这或许能部分反映出 , 当时阿里的内部土著元老跟外部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激烈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