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代18集剧情 创业时代第8集

本报采访人员杨洋
[编者按]
人工智能正像电力一般赋能各个产业,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 。中国正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第三次浪潮的时代潮头,《算法周刊》 将聚焦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和中国新基建,并持续关注全球AI最前沿 。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AI将变得不可见,我们甚至不会感知到AI的存在 。比如自动驾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家都会习惯无人驾驶汽车;在元宇宙中,我们是数字存在的状态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的一次投融资论坛上,九合创投创始人王晓分析了AI行业的发展趋势 。“如果从底层和应用层来看人工智能,下层是数据和技术平台,上层是工业平台 。底层是数据和数字智能带来的变化,上层是各种场景数字化带来的机遇 。”从底层到应用层,他逐一拆解了九合的投资“卡位”布局 。
王晓在会前接受ThePaper(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时,详细讲解了AI创业生态的变化、九合创投的技术投资路线以及大有可为的关键赛道 。在创投圈,王晓的标签是“技术派”“工程师型”投资人,他旗下“百度七剑客”之一的技术背景也为九合创投植入了独特的技术基因 。
VC领域不乏传包游戏 。但纵观九合创投的投资版图,王晓的技术情结相当重 。他的风格理性严谨,答题时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节奏感 。谈及早期投资机构对技术的洞察,他的总结是先了解技术本身再投资技术 。“传递包裹的核心逻辑是靠资本推动项目前进,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中标的概率就高 。长期主义的逻辑在于相信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是利用资本的力量在短期内促进其增长 。九合信奉技术主义和长期主义 。第一,因为我们对技术的了解更多,第二,我们希望它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不是鼓励它们 。”

创业时代18集剧情 创业时代第8集

文章插图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晓
泛AI时代的创业生态
随着技术壁垒和应用门槛的降低,人工智能越来越工具化和规范化 。泛AI时代,AI创业也进入深水区,不断下沉 。
据王晓观察,在AI创业领域,前创始人都是纯AI算法技术人员 。但现在,很多核心算法、训练框架等技术逐渐开源,算法难度逐渐降低,AI越来越基础化、工具化 。
AI创业团队的组合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目前的团队创始人可能不精通AI技术,但对产品或具体行业比较了解,团队联合创始人或CTO是AI专家,这是泛AI的结果 。AI已经成为人人都能理解的技术语言,类似于英语和计算机编程 。”
算法越来越难成为AI企业之间的壁垒,与特定行业的结合以及应用行业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AI应用场景的泛化也是同时发生的 。“本来更多是在金融、自动驾驶等‘高层’领域,但现在AI渗透到供应链、产业平台,进入各种企业服务 。场景在泛化,创业者对此的认知也在提升,纯AI技术创业者的比例在下降 。"
他进一步分析,根据技术的特点和解决的问题,AI创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 。
第一条路径是,在很多落地场景中,AI技术指标不再是核心区别,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是SaaS(软件即服务)、软件和行业专有技术的数据收集 。
比如在企业服务领域,算法通过技术门槛后能否持续优化,取决于应用场景和获取数据的能力 。只有场景定义清晰,从客户反馈中获得丰富的高质量数据,才能快速优化迭代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构建护城河的关键在于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销售能力
集领域,创业公司需要具备非常强的技术能力 。自动驾驶的技术积累到了足够高的势能之后,界定出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包括园区、物流、出租车的自动驾驶等 。
王啸认为,整体来看,近期能够采取“技术突破式”发展路径的创业公司相对较少 。制约AI公司发展的瓶颈往往在于没有清晰的落地场景,难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商业价值 。此外,前几年AI热潮兴起之时,涌现出很多AI概念的企业,其中不乏伪AI公司,本质上并不具有真正的AI技术 。“退潮之后,这些‘伪AI企业’暴露出短板,无法用技术解决客户的痛点,必然会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落败 。”
泛AI时代,投资机构对AI创业团队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迁移 。
过去,投资机构更看重技术难度、技术带头人的背景等等,以技术为核心进行判断 。但现在,不单要评估对技术的使用能力,“产业理解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更看重AI技术能否在产业里创造真实的价值、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 。
王啸说,九合会着重考察AI创业公司能否形成技术、数据和场景之间的闭环 。衡量AI企业落地能力的四维度包括:合适的垂直行业;合适的进入时机;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搭建销售团队的能力 。
六大赛道
九合创投目前管理着四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约30亿元人民币,已投资近300家早期初创公司,投资轮次覆盖天使轮、Pre-A及A轮,IRR、DPI始终保持在业界领先水平 。其投资案例包括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omenta、智能销售SaaS服务提供商探迹科技、影像辅助诊断AI医疗平台鹰瞳Airdoc、人工智能客服公司晓多科技、深度学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流科技、AI药物研发企业青云瑞晶、主动降噪静音方案提供商安声科技、无人机物流技术公司迅蚁科技、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红布林等项目 。
2011年,王啸离开百度,创办九合创投 。在百度期间,他负责技术和To B业务,包括产品、技术、销售、市场、运营等 。他也是百度内部做产品最多的事业部负责人,所做产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移动搜索、百度手机输入法、百度企业搜索软件等 。十年百度经历,奠定了他成立九合后投资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基础,也给九合整体投资风格留下很深的烙印:跳出唯技术论,尊重技术自身的演化路线,更注重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及商业落地 。
王啸表示,九合每半年就会进行一次赛道的重新梳理和洗牌,这种节奏感是为了比同行“快一拍”,上半年梳理后着重关注是以下六个领域:
前沿科技领域,比如芯片类或是运载火箭类“硬科技”;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在燃料电池、智能电网的芯片应用、电动卡车等领域,九合均有布局;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将带来突破性的机会;产业平台型机会,贝壳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各个行业都有可能诞生这样的平台;消费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企业服务、SaaS类公司 。
前沿科技往往自带高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而言,最前沿的科技未必最适合投资 。如何判断介入某一前沿科技领域的合适时机?王啸的答案是,视底层核心技术的成熟度 。
“这些底层核心技术的具备,其实很需要时间,突破不了的时候就是突破不了 。但一旦突破之后,基于底层技术之上的很多场景下的应用层技术推进就会相对比较快 。”以生物信息技术为例,当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基础技术走向成熟,资本进入具备了先决条件,”过去一年我们认为生物信息技术基本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程度,所以在这方面开始布局 。”
也有底层技术还差点火候,仍需要耐心的技术方向 。王啸认为,从投资角度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数字孪生、新能源芯片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还需要时间 。
节奏感:不太关心市场冷热
“九合可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投项目的时候,不太关心市场冷热 。不会说这个市场热所以投,市场冷所以不投少投 。”王啸拥有一套个人风格鲜明的技术投资哲学,“我觉得投资就是一个挺独立的行为,既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又要保持独立认知 。大家都觉得好的东西,就很贵 。别人觉得一般、你觉得好,性价比就高 。”
九合创投的不走寻常路体现在,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关注To B领域,并步步深化B端布局 。B端意味着更垂直,对产业理解、行业经验的要求更高,速度更慢 。To C公司靠流量起飞,但在产业互联网面前,流量铁律统统失灵 。
在当时流量红利爆发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等待To B成长,属于“另类”行为 。直到最近四五年,国内SaaS行业加速升温,资本浪潮才纷纷涌入To B市场 。
王啸认为,在To B这件事上,自己一直以来的判断逻辑不是市场冷热,而是“对企业有没有价值” 。企业服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那就具备现实价值 。“当时(十年前)市场对To B的感觉是没人愿意买软件服务,To B市场太慢,中国没有To B大公司 。这种认知是后验式的,也就是说‘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这个逻辑在我看来不成立 。以前没有、现在有没有可能有?这是我要去判断的 。”
慢也有慢的好处 。在他看来,To B和产业互联网虽然慢一点,好处是有合同额,收入稳健,“无非就是慢一点,但不会死 。只要熬住三五年就成了 。”
虽然本土企业为软件服务买单的意愿在显著改善,但与不断诞生企业服务类独角兽的美国市场相比,王啸认为两者之间相差10年周期,仍然存在大量机会 。“中国软件服务行业未来仍有5-10年的增长机遇 。”
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和数据,能从数据中挖掘价值;创业者对产业有深刻认知;前端以软件作为服务载体,后端是算法和数据——这是他所描摹的优质企业服务公司的大致肖像 。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比选赛道要难得多的是选车手,也就是选人 。
王啸说,对赛道业务的判断简单理解就是加减乘除,是道算术题,“只要掌握一定规律,对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但对人的判断,复杂程度要比业务判断高出两个数量级 。”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九合对创业者的衡量标准一是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理解,二是对使用场景的理解度,“有了这两项条件框定之后,可选择的标的已经显著降低,整体成功率也得以显著提高 。”

创业时代18集剧情 创业时代第8集

文章插图
【创业时代18集剧情 创业时代第8集】责任编辑:黄杨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