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双十二可以消失了( 二 )


其次 , 自上线以来 , 双十一就面临商家备货与实际销量不等的矛盾 。 从2014年开始 , 天猫尝试通过全品类预售的方式解决商家的超额备货问题 , 并在2016年正式演变为从10月20日启动的双十一预售季 。 在此过程中 , 用户需求的提前递交为商家提供了缓冲时间 。
除此之外 , 双十一周期的延长 , 也有利于电商平台坐收不同品牌的竞争收益 。 据腾讯新闻报道 , 小米曾在2015年双十一结束前两个小时紧急发放优惠券 , 用于在最终的双十一手机销售榜中超越华为 。 而在2016年双十一周期延长以后 , 相同品类的竞品从遭遇战变成持久战 , 这无疑加重了品牌负担 。
尽管这种购物节由点到面的扩张有利于平台更全面地释放消费需求 , 但不利于活动整体影响力的破圈 。 例如 , 此前双十一单日活动中 , 消费者有提前规划、熬夜抢单的习惯 。 但在双十一周期延长后 , 折扣商品对消费者的冲击力直线下降 。 加上拼多多带动电商下沉浪潮后 , 补贴常态化正在各平台落地生根 , 双十一的影响力正在逐步走弱 。
另外 , 双十一补贴规则的游戏化、复杂化趋势 , 也在提升普通消费者的参与门槛 , 而这与双十一“释放潜在需求”的初衷背道而驰 。
02 换个方式扩张如果从业绩数据看 , 两大第三方电商平台阿里与拼多多的经营策略正在出现重大分歧 。
从今年以来 , 拼多多营销费用增速快速走低 , 同比增速从今年一季度的78.31%下降至三季度的-0.21% , 单季度营销费用从130亿元下降至100.5亿元 。 与此同时 , 拼多多一般与行政费用三季度同比下降9.17% , 研发费用尽管同比增幅达到34.21% , 但对比去年同期60.12%的增速水平仍然有所下降 。
与此对应的 , 是阿里巴巴三季度营销费用66.12%的同比增速 , 较去年同期44.81%的水平有较大提升 。 但从研发费用与一般与行政费用增速看 , 阿里巴巴与拼多多一样执行了严格的费用控制 , 两项费用的同比下降都在20%以上 。 以自营为主的电商平台京东则在三季度迎来营销费用、一般与行政费用增速的快速走高 。
从具体策略看 , 从今年一季度的董事长人事变动开始 , 拼多多正在走上一条营销收缩、研发扩张路线 。 在618、双十一等购物节中 , 拼多多不再追求2019年百亿补贴的强势破圈效应 。 CEO陈磊称:“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 用户需求多样化 , 我们也在不断微调ROI模型 , 最终宗旨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 ”
阿里巴巴则通过APP矩阵+供应链优化的策略解决流量危机 。 在财报会议上 , 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盛赞淘特2.4亿年度活跃消费者的成绩 。 在阿里巴巴的设计中 , 淘宝特价版是淘宝的第二曲线 , 同时负责阿里巴巴对C2M市场的建设任务 。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 , 淘宝用户增速呈现出显著的负增长态势 , 这迫使淘系电商急于创造更多需求 。 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 , 在上述新业务中 , 阿里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时间表 。

显然 , 阿里巴巴与拼多多在今年的经营政策转变 , 都是对电商市场获客成本走高的应对措施 。 双方都选择了不同程度的开源节流措施 , 例如淘系电商更多关注C2M及下沉市场 , 拼多多更多关注区域农产品布局 。 相同点在于 , 双方都尝试以费用收缩应对业绩增长的萎缩 。
而对于品牌来说 , 线上渠道的见顶也在推动品牌方向线下寻求生存空间 。
例如 , 今年双十一前夕出现了两类截然相反的现象 , 一方面是李佳琦、薇娅等淘宝头部主播销售额话题大热 , 同时带动电商、物流、品牌等相关利益方股价大涨;另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作为淘品牌代表的三只松鼠正在线上渠道大幅缩减SKU以实现降本增效 , 而在线下加速门店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