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编年史:传奇的湮灭与诞生( 四 )


顺带提一句 , IBM帮助AMD的企图也许并不“伟光正” , 也许只是为了让英特尔多一个竞争对手 , 让英特尔的产品报价低些而已 。 因为IBM是英特尔与AMD竞争的直接获益者 。 从后续产品路线看 , 英特尔的下一代处理器8088是由8086衍生而出的 , 而IBM的PC电脑选择了8088 。 这次事件是划时代的 , 8088在PC领域的成功商业化 , 让英特尔奠定了在PC电脑上的芯片龙头位置 , 而这个行业格局一直维持了几十年 。
1984年 , AMD的全年收入达到了11亿美元 , 不过在商业战场里 , 从来都没有所谓的规矩可言 。 1987年 , 英特尔再次单方面撕毁了AMD此前签订的5年技术交流协定 。 英特尔的出尔反尔算是彻底惹怒了桑德斯 , 并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 , 官司足足打了五年 , AMD最终获得胜利 , 不过AMD也十分可惜的错过了PC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 而同时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软件界的微软和苹果在操作系统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 这是题外话 。
AMD的崛起与衰落
我们把时光机按下加速键 。 随着个人电脑(PC)的普及 , 芯片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 1999年 , AMD发布了它的全新产品—K7 , 代号“速龙(Athlon)” , 这也是AMD历史上第一次性能超过了英特尔的产品 。 也是这一年 , AMD彻底改变了CPU的市场格局 。
2000年 , AMD推出了1GHz的速龙CPU ,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1GHz主频的CPU , 同时期的英特尔不得不仓促的把还不稳定的奔腾3率先发布出来应战 , 结果因为质量问题还造成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 。 那一年 , AMD也以1055项专利在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12 ,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 , AMD是把英特尔按在地上打 。
在2003年到2006年 , AMD奇迹般地拿下了22%的服务器芯片市场 。 此时的AMD一时间风光无限 , 不管是在桌面、服务器还有移动端这三大市场上都独领风骚 , 把英特尔挤得喘不过气来 。 可能是看到未来显卡市场的蓬勃发展 , AMD在2006年花费了54亿重金收购了显卡双雄之一的——ATI(显卡双雄的另一家是国内称为N卡的Nvidia , 也就是英伟达 , 国内称英伟达的显卡是N卡 , AMD的是A卡) , 这也让AMD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有能力同时研发生产CPU和显卡的厂商 , 不过这也成为了AMD衰弱的开始 。
此后在芯片领域被英特尔的酷睿(Core)系列吊打 , 由于AMD推出的一系列芯片的中译名和农业机械比较相似(推土机 , 打桩机 , 压路机等等) , 被国内网友戏称为“农企” 。 发热高、功耗大 , 性能还不如英特尔的CPU , 是当时AMD芯片的真实写照 。 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产品比英特尔的价格低 , 也就是“性价比”是大家购买AMD产品的理由 。 纵观当时国内电脑杂志上组装电脑类的文章 , 似乎推A系平台时都是用“性价比”作为卖点 。
在CPU芯片领域比不过英特尔 , 就连刚收购ATI后 , 在显卡领域也被老黄的英伟达吊打 。 A卡HD6900系列(特别是HD6970)的“手工打磨显卡门”红极一时 , 被国内网友笑谈:每一张6900 , 都有一处独特的设计!(手工打磨 , 良心品质!当时的AMD把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生生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 , 笑)
半导体编年史:传奇的湮灭与诞生
文章图片
最悲催的是 , 英特尔后来开始在酷睿系列的CPU里集成核心显卡 , 这家芯片巨头企图在显卡领域也分一杯羹 , 这就让收购ATI后的AMD更加雪上加霜了 。
除了技术弱于对手导致产品性能的问题 , 从利益冲突来看 , AMD在收购ATI后 , 实际上面临着来自CPU领域的英特尔和来自显卡(GPU)领域的英伟达这两大巨头的“混合双打” 。 2006年英特尔发布Core2Duo(酷睿2) , 采用65nm工艺 , 性能增加40% , 同时功耗减少40% 。 (这个能耗比的数据即使放到现在也令人震惊)而AMD收购显卡巨头ATI公司 , 提出CPU结合GPU的全新解决方案 , 但这意味着 , AMD和英伟达从一同对抗英特尔的队友变成了竞争对手 。 因为需要兼顾CPU和GPU两个市场 , AMD因此成为了一个被夹击的对象 , 而整个芯片市场逐渐的演变为一场三大芯片厂商之间的“零和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