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究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质,避免主要测试效果带来的先入为主,摘 要:采用自下而上扎根理论为主要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收集原始材料,然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质进行归纳和抽象提升 。这些核心素质主要是个人能力和个性两个方向,同时也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团队因素、整体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 。
关键词:;创新创业核心品质;定性分析;扎根理论
引言
近年来,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创新创业的浪潮汹涌澎湃,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也有助于个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寻求更符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职业选择 。但与此同时,与创业大军相比,创新型创业者却寥寥无几,很多创新型创业者在面对滚滚而来的市场洪流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由此可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创新型企业家,或者说为了成为成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提升能力的培训 。如果能够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这是他们经验的共同特征,提炼出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质,对于创新型创业者来说,可以明确自己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对于高校来说,可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对于我国来说,可以更快地培养出一支规模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
质性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由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是一种隐性的状态能力,很难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明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结构性访谈收集典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真实数据,借助扎根理论对共性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从16位典型成功企业家的访谈数据中提取其能力和素质要素 。
1.研究方法
一是问卷法 。's研究首先总结了各个行业和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要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五种人格理论和PERMA理论(PostiveEmotion参与输入;关系人际关系;意义;符合成就)和合益集团的全球通用质量模型,分析各行业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整理修订各职业的21份核心能力评估问卷,以研究企业家的能力倾向 。
二是访谈法 。对典型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规范企业家访谈结构,以质提问,从而全方位观察和评价企业家素质 。
三是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分析 。's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人员通常没有理论假设 。他们直接从实际观察开始,从原始数据中总结经验,然后上升到系统理论 。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体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找到反映事物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关的社会理论 。基于扎根理论自下而上的分析,在研究开始之前,没有关于创业质量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而是从实际观察开始,从原始数据中总结经验,再上升到系统理论(见表1) 。
文章插图
2.质性分析结果
该项目根据对16名创新创业人才深度访谈的原始数据,借助扎根理论进行共性分析,提取“双创”人才的关键能力要素,再经过多轮、多方验证分析,提炼核心概念和关键类别,从而构建“双创”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总结和分析,作者将影响创新型企业家成功的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即个人能力、人格特质、团队因素、外部因素和其他文化因素 。
本文综合了个人能力、人格特质、团队因素、外部因素和其他文化因素 。主要定义如下:个人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或经验积累的能力
可以得到较大提升的、后天获得的能力;个性特质,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特质相关的、较为稳定的一些行为倾向;团队因素,其他团队成员以及团队之间的成员关系、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等;外部因素,是指创业团队之外的一些影响因素,如经济形式、行业发展态势和投资等;文化因素,与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有关 。
它们的具体频次分布可以从图1中看出,其中,个人能力和个性特质是影响“双创”结果的核心素质,团队因素和外部因素也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等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稍弱 。
文章插图
一是个人能力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监控能力、沟通能力、经验总结、学习能力、执行能力、领导力、知识技术、机会识别、信息收集、创新能力、规划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预见性的高低均被反映与创新创业的成功与否有关 。其中,监控能力出现频次最高,16个访谈者中有9人,高于50%;第二位是沟通能力、经验总结、学习和执行能力出现了8次,达到了50%的出现率 。另外,领导力、知识技术、机会识别、信息收集和创新能力分别出现了7次、6次、5次、4次和3次 。
监控能力指的是个人能对应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现状,对计划做出调整和改变,坚持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 。在访谈中,曾有来访者这样描述他们的情况:“在公司融资不利、项目进展停滞的情况下,大家仍坚持产品的开发,保证产品上线的时间节点 。”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监控能力 。
沟通能力指的是在“双创”项目的过程中,与团队内外各方沟通交流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 。沟通能力强的个体,更容易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目标 。
经验总结和学习能力则比较好理解,在从事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身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当前任务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从试错中发现规律,避免重蹈覆辙,积累经验,也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 。而这些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也会在知识技术这一维度得到体现 。
领导力和执行能力常出现在同一个个体身上,领导力的一大素质就是掌控全局,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顺利完成任务,每一步监测、分配、协调、沟通都需要落实才能完成这一点,可以说领导力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复合能力 。
信息收集和机会识别能力,也总是同时出现 。只有在存在足够多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的情况下,“双创”人员才能更好地对机会和挑战进行判断 。还有部分“双创”人才提及“创新能力和规划能力”,它们在创新创业中也非常重要 。
二是个性特质 。与“双创”能力相关的个性特质,主要有“情绪管理、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细致高效、积极乐观、服务精神、成就导向、开放性、人文关怀、真诚、责任心、精力、严格、主动性、准备充分、自信心”等 。同样,为了避免偶然性,其中情绪管理出现频次最高,为8次,占比为50%;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和细致高效频次也较高,出现了7次 。另外,积极乐观和服务精神也比较重要,分别出现5次和4次 。在个性特质方面,“双创”人才最看重的是情绪管理,在他们看来,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以及细致、高效也受到了很多“双创”人才的重视 。坚持性,指的是在遇到阻碍的时候,个人也会坚持不懈、不放弃,体现出“双创”人才往往需要较高的意志品质;计划性,指的是在任务开始之前,个人已经对它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计划,并且会努力遵循计划去完成;决断力,指的是遇到一些两难问题,或者是不确定结果的情况时,个人能坚持初心,勇于抓住时机做出决定,并愿意承担决定的后果;细致高效,指的是任务的整体过程中,投入充分的耐心和细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同时,开放性、人文关怀、真诚和责任心也对塑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三是团队因素 。在本研究中,“双创”的成功与否与以下因素有关,即制度规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凝聚力、团队精神、人才培养、重视员工等 。其中,制度规范的出现频次最高,达到7次;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的出现频次也达到5次 。同时,凝聚力、团队精神、人才培养出现3次,也有一定的影响 。团队因素,可以被分成三种,即团队整体规划和分工、团队人际和谐、团队中的个体发展 。在团队的整体规划和分工上,需要做到的是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长期发展;团队成员的搭建与分工也非常重要,大家各司其职,一致向目标努力 。曾有访谈对象这样描述:“我们设立了一整套关于公司内部的股权激励制度,对股东制度不断地完善,使公司的这一制度一直坚持到现在 。”完善的制度也有利于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的产生 。在团队的人际关系上,因为是创新创业型企业,往往规模较小,更经不起团队之间的内部损耗,需要所有成员向着同一方向努力,这就对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创始阶段,合伙人往往都是有想法的人,如果此时没有磨合好,可能对后期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一个受访者的描述中我们也能看出团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成立初期,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前期主要是我们四名创始人的磨合阶段 。”此外,所有的团队其实都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如果团队中的个体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感受不到组织带来的关爱和归属感,组织最后也会分崩离析,因此组织中的人才培养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 。
四是外部因素及其他文化因素 。与“双创”能力相关的外部因素及其他文化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可以分为鼓励认可、支持帮助、政策制度、行业行情和机遇,鼓励认可的出现频次较高,达到9次,占比50%;支持帮助和政策制度,出现了4次;同时,行业行情和机遇则分别出现了2次和1次 。其他文化因素可以分为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两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16人的访谈中被反映了6次,品牌知名度则被提到了2次 。在外部因素中,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其实是来自外界的鼓励和认可,这对发展中的创新创业团队来说,很可能是挫折中的一点曙光,是他们坚持发展下去的动力 。这一阶段的初创企业可能还没有盈利,甚至面对着朝不保夕的窘境,但不管是来自用户还是来自投资人,甚至是一些亲友的鼓励支持,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珍贵,可以为创业者增添信心 。同时,各方给予支持帮助以及政府的政策制度优惠对于这一阶段的初创团队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有很多创业者就是得到了政策的帮助,从而渡过了难关 。而在其他文化因素中,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扎根理论对“双创”人才的访谈材料进行质性分析,突出了个人能力特点中与创业相关的因素,优化了“双创”人才素质模型(见图2) 。
文章插图
个人能力与个性特质作为“双创”人才的核心素质,对他们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 。而团队因素和外部因素也在不同阶段影响了项目的进程,构成了“双创”人才素质模型的环境因素 。其中,团队因素较容易受到个人能力和个性特质的影响,而外部因素则较为独立,主要与社会经济和各领域政策的大环境相关性较高 。在后续的研究中,除了深入探索“双创”人才的个人能力、个性特质,也可以从挖掘影响创新创业项目进程的团队因素入手 。团队因素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指导“双创”人才如何搭建项目团队,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完善项目团队基础架构,保证项目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双创”人才的能力素质构成及相关特征,为立志创新创业的人士提供了理想的发展方向,也为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理想的目标,结合我们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本研究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以下启示:
1.高校角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学生活动方面,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专业项目实践平台,增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建立合理的专业、职业发展规划 。学生实践活动体验能为“双创”人才积累宝贵的经验,为后期自主创新创业的萌芽做准备 。同时,规划建立“双创”素质培养课程也非常重要 。实践活动带来的认识相对具体,但缺乏理论性的指导,高校可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所需素质;同时,还可以举办专题培训,增加学生对目标行业的认识;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创新创业跟踪扶持 。
2.社会角度—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
在“双创”人才的培养中,政府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同时,对于进行中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加强把控和要求,把更多的政策倾斜应用到切实需要的项目上 。社会文化也应该倡导、弘扬创新精神,鼓励自主创业,树立多元的价值评判标准,让更多人以创新发明、自主创业为荣,鼓励更多人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
3.个人角度—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的个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创新创业是一项有目的性的行为,而非为了逃避就业的保底选项 。同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双创”个体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素养,对照自己的目标行业所需的特质做针对性提高 。另外,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单位:庄明科、叶初阳,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李灿,南京大学教务处;邵进,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本文系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CCJG01Z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教育》杂志
【关于创新创业的问题型机会,创业型机会的特点】作者:庄明科 叶初阳 李灿 邵进
- 新三板和创业板有什么区别,核准制创业板和注册制创业板
- 抖音的商业模式娱乐 网红创业模式
- 创业板的新股一般走势,创业版新股涨跌幅
- 创新创业ppt模板免费,创新创业模板
- 女主逆袭复仇的电视剧,创业吧我的将军大人电视剧免费观看
- 为什么我不想打工只想创业,不想创业了想打工
- 如何加盟开店 如何创业淘宝
- 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2021标准,四川创业扶持政策
- 什么是创业板块,创业盘后交易
- 创业感悟总结,创业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