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社区生鲜混战之下的困境与希望

生鲜|社区生鲜混战之下的困境与希望

整个生鲜赛道已经变成一片红海 , 混战之下 , 行业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 在可见的持久战中 , 无论哪种模式 , 回归零售本质 , 重视商品质量、供应链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更贴近用户的公司将会脱颖而出 。
本刊特约作者明辉/文
早在2019年时 , 社区生鲜、无人零售、O2O等各式各样的新零售模式层出不穷时 , 笔者依然坚定看好经营管理优秀的线下生鲜连锁 , 模式的变化都只是“相” , 服务、品质和供应链才是“如来” , 这需要企业打好基础 , 修炼内功 。
业内人士调侃新零售最大的坑就是“新” , 零售没那么多“新” , 所有的新模式都先看它半年再说 。 两年后的今天 , 生鲜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局——互联网巨头们重金进入 ,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上市融资 。 于是行业格局变为连锁超市、农贸市场、互联网、社区小店等多方逐鹿的格局 , 竞争更加激烈 , 模式更加多样化 。
专业生鲜电商亏损压力仍然较大
11月份 ,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发布三季报 , 叮咚买菜营收为62亿元 , 同比增长111% , GMV为70亿元 。 而每日优鲜第三季度营收为21亿元 , 同比增长47% , GMV为26亿元 。
两家公司都采用前置仓的重资产模式 。 前置仓模式在入市初期吸引了资本市场关注 , 通过送达效率、价格补贴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 因而在渠道混战的生鲜零售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 。 从收入增长、用户数量、后台建设等方面可以看到 , 前置仓基本成为一种常规业态 , 中短期内不会被市场淘汰 。 比如叮咚买菜三季度新用户数量环比二季度依然增长14.7% , 月均下单用户数量增长26.5% , 首次突破了1000万 , 可见其用户规模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自然增长力 。 而当前置仓业态获得了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后 , 也就成为常规生鲜购物渠道 。
尽管两家公司营收保持增长 , 但亏损却在逐季扩大 , 2021年前三季度 , 叮咚买菜的营收分别为38亿元、46亿元和62亿元 , 净亏损则分别达到了14亿元、19亿元及20亿元 , 亏损额不断加大 ,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50亿元 , 大幅超过2020全年32亿元的净亏损 。 每日优鲜亦然 , 三季度亏损9亿元 ,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
从利润表上看 , 两家公司营收的高增长是靠“烧钱”换来的 , 尤其是销售费用不断增长 。 第三季度叮咚买菜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4.3亿元 , 同比增长207% , 主要是获客拉新支出的增加 。 每日优鲜类似 。
前置仓模式需要高额的履约成本 。 配送越快 , 前置仓就需要的越多 , 自然成本越高 。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 , 叮咚买菜已拥有1375个前置仓 。 但从8月下旬起 , 开始调整战略打法 , 从“规模优先 , 兼顾效率” , 调整为“效率优先 , 兼顾规模” 。 同时 , 叮咚买菜强调产品 , 加大供应前端直采 , 扩大自有加工厂数量 , 推出自有品牌 。 目前自有品牌已经占到GMV总量的5.8% , 未来希望提升到30% 。 叮咚买菜表示随着订单密度提升 , 新区域的履单费用率降低也较为显著 , 例如三季度新进西南区域履单费用率环比二季度下降8.1% 。 创始人梁昌霖表示 , “叮咚拥有健康的现金流 , 上市也不是为了圈钱 , 因此相对来说有底气去做一些难的、对的、长期的事情 , 如持续提升区域布局密度、向上游供应链延伸、加大技术投入等 。 ”
每日优鲜则提出“平台运营”战略 , 希望弱化前置仓 , 减少重资产布局 , 形成了前置仓模式、智慧菜场、零售云的新业务版图 , 从自营生鲜电商转型至数字化平台 。 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 还需要继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