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40年,有挫败更有新希望( 二 )


“艾滋病疫苗种类繁多 ,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载体疫苗等 。 ”董莉介绍 , 灭活疫苗由于HIV的特殊性 , 目前尚有大量安全性问题没有解决 。 例如 , 未完全灭活的HIV可能导致潜伏性感染、灭活后尚未破坏的病毒核酸整合到人体细胞染色体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等 , 因此目前尚未有灭活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由于HIV存在极高的变异性 , 减毒活疫苗中的减毒病毒在机体内变异方向无法预测 , 存在反转录病毒整合至宿主DNA上并逆转为野生型的风险 。 目前来看 , HIV传统减毒活疫苗研发成功的可能性较低 。 ”董莉说 。  
艾滋病疫苗为何如此“难产”?“这是由于HIV变异太快了 。 ”傅更锋解释 , HIV在人体每复制一代都会出现随机变异 。 疫苗或者药物发生作用 , 需要针对相应的位点 , 而病毒不断变异 , 就会产生耐药性、让疫苗或药物失灵 。  
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是阻碍疫苗研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傅更锋说 , 临床前动物模型评价是疫苗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 “HIV只感染人 , 不感染动物 , 无法在动物体内复制 , 就无法进行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前体外试验 , 难以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 
傅更锋介绍 ,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在感染、传播和潜伏期方面与HIV非常相似 , 研究人员成功建立了嵌合病毒(SHIV)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 然而 , SHIV感染方式、剂量以及时间参数都可显著影响疫苗评价结果 。  
“此外 , HIV是如何逃过人体免疫系统监视的 , 目前尚不清楚 , 这也给疫苗研发带来了挑战 。 ”傅更锋说 。  
抗体治疗已被用于临床治疗试验 
在和艾滋病“斗智斗勇”的过程中 , 人类发现了一种特效抗击HIV的“卫士”——广谱中和抗体 。 它可以识别HIV毒株表面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区域 , 从而具备捕获多种毒株 , 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 , 有效降低人体内HIV水平的能力 。  
“广谱中和抗体主要是从感染者血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 , 它可以直接中和HIV毒株 , 阻止病毒侵入免疫细胞 , 也可以在中和病毒后激发机体其他免疫细胞 , 共同消灭病毒或者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吴洁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对HIV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后进行抑制和干扰 , 而广谱中和抗体是在病毒感染细胞之前进行阻断 。  
但这类杀伤HIV的利器在艾滋病感染者体内产生非常困难 , 傅更锋介绍 , “只有10%—15%的人感染HIV后可以产生中和抗体 , 其中仅2%—5%的患者有广谱中和抗体 。 这些广谱中和抗体一般在患者感染病毒后2—3年出现 , 能以极低浓度中和大部分艾滋病毒株 , 这些人体内的病毒载量很低 , 而且不发病 , 被称为‘精英’控制者 。 ”傅更锋说 。  
有研究表明 , 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病毒载量、病毒的多样性、感染时间和宿主的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 。  
“目前 , 人类对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尚需时日 , 例如对它产生的机制还并不完全清楚 , 有一些临床试验正尝试在人体内诱导广谱中和抗体来制作疫苗 , 但现在还没成功 。 ”汤华民说 。  
令人欣喜的是 , 近年来 , 随着高通量中和抗体筛选和单克隆抗体分离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 研究人员已经从感染者体内成功分离出上百个广谱中和抗体 。  
2018年3月7日 , FDA正式批准了第一个临床应用的单克隆抗体 , 它能够结合T细胞表面的HIV主要受体CD4 , 以阻止这些细胞遭到病毒的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