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40年,有挫败更有新希望

【|抗“艾”40年,有挫败更有新希望】世界上已有多款治疗艾滋病的长效制剂上市 , 它们可降低给药频率 , 让药物在人体内长期发挥药效 。 此外 , 广谱中和抗体也被发现具备捕获多种毒株 , 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 , 有效降低人体内HIV水平的能力 。  
◎采访人员 金 凤 
12月1日是第三十四个“世界艾滋病日” , 在与艾滋病毒抗争的40年里 ,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学的不断进步 , 人类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 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让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可在艾滋病毒感染细胞之前进行阻断的广谱中和抗体已开始进行临床治疗的试验探索;但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却纷纷“难产” , 劳而无功 。  
用长效制剂抑制艾滋病是趋势 
“艾滋病病毒(HIV)通过特异性感染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 , 进而摧毁机体的免疫功能 , 并催生多种并发症 , 例如各种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等 。 ”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华民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 艾滋病已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 。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分为7类 , 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CCR5抑制剂和新型作用机制药物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董莉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由于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 往往也伴随着病毒易产生耐药性、患者依从性极差等问题 。  
“使用长效制剂抑制艾滋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江苏省疾控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治所所长傅更锋解释 , 艾滋病患者如果不按时、按要求吃药 , 体内的血药浓度不够 , 就会导致病毒抑制率降低 。 病毒一旦累积、突变 , 数量增多 , 就会产生耐药性 。 而长效制剂可降低给药频率 , 让药物在人体内长期发挥药效 , 也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  
目前 , 世界上已有多款治疗艾滋病的长效制剂上市 , 例如卡博特韦和利匹韦林 。 前者是一种HIV整合酶抑制药 , 后者是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 二者可以制成长效可注射纳米混悬剂 。 2020年3月 , 长效针剂卡博特韦和利匹韦林在加拿大获批上市 , 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艾滋病长效注射方案 。  
艾可宁是以HIV膜蛋白gp41为靶点设计的合成多肽药物 , 是全球首例获批的长效HIV融合抑制药 , 可每周静脉给药1次 , 于2018年8月在我国获批上市 , 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  
“但这些长效制剂还只是作为治疗药物使用 , 目前还没有用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暴露前预防的长效药 。 ”傅更锋说 。  
但不久前 , 葛兰素史克旗下的ViiV Healthcare公司宣布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其研发的卡博特韦新药申请(NDA)优先审评资格 。 该公司透露 , 如果获批 , 卡博特韦将成为首个人免疫缺陷病毒 , 即艾滋病病毒(HIV)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的长效药物 。  
艾滋病疫苗研发面临多重挑战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 , 人类就意识到 , 艾滋病疫苗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 但遗憾的是 , 目前尚无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投入临床应用 。 ”汤华民说 。  
1981年 , 人类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艾滋病 , 并于两年之后分离出艾滋病病毒 , 但此后的疫苗研发始终止步不前 。 1998年 , 美国一家公司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的艾滋病疫苗试验 , 但在2003年宣布疫苗无效;2007年的“STEP”项目发现 , 艾滋病疫苗HVTN 502促进免疫细胞攻击HIV后 , 反而可能增加免疫细胞被HIV感染的风险;2009年 , 艾滋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 该疫苗保护效率达到31% ,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可检测到的保护效果;2016年 , HVTN702艾滋病疫苗有效性临床试验在南非展开 , 但2020年初 , 试验以失败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