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上门女婿”联想( 二 )


以“组装”贯穿一生的联想,并不具备国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它更需要以美国为技术底座的支持。换一句话说就是,美国是联想的组装零件来源。
为了美国市场这片科技沃土,联想没少砸真金白银。
2004年12月,杨元庆看见IBM因经营不善想脱手个人电脑业务,于是在集团内提出收购的想法。一贯力挺这位得意门生的柳传志少有地驳斥了杨元庆,但最终并购还是落地。毕竟,联想也希望有稳定的自主研发产品。虽然在研发方面,失去了十年。但有钱了,虽然买不回光阴,但可以买回产品。
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普通股为代价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及高达5亿美元的负债,合计17.5亿美元的资产。但根据财报,2004财年联想的净利润仅为10.2亿港元。
半年后,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的接力棒,柳传志退居二线,这场并购在世人的印象中,除了“蛇吞象”,就是“中国的胜利”,大家都觉得,联想挣大发了。
正式接手IBM个人电脑的第二年,联想借势走向全球。2005财年到2006财年的年报上,美洲、亚太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分区的身影首次出现。2006财年,联想的销售额大增360%,跃居全球第三,联想还在纽约设立了总部,在北京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主要运营中心。
但蛇终究难以消化大象。2008年,在并购中元气大伤又遭受全球金融危机重创,联想迎来了杨元庆掌权以来的第一次巨亏,已经退休的柳传志不得不重新出山执掌联想。
这年,联想最大的动作是私有化改革——联想控股第一大股东中科院将29%股份作价27.55亿元卖给柳传志的多年好友卢志强,联想正式成为民营企业,随后扭亏为盈。
2011年,联想集团恢复元气后,柳传志再度将董事局主席位置交还杨元庆。与此同时,卢志强又以年化收益率不超过15%的友情价,把8.9%的联想股份卖回给柳传志团队,柳传志团队占股43.9%,成为联想最大股东。
接下来的几个财年里,联想集团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利润态势,税前利润自2011财年后一直在创新高。在2013财年达到历史巅峰状态,突破10亿美元。
联姻9年,虽有起落,可至少台面上,联想和IBM还是那般浓情蜜意,风风光光。
02在PC市场抱得美人归,联想马不停蹄,又寻觅起手机领域的机会。
2010年,联想推出首款手机,靠着和电脑同样路线以及上下游产业优势,联想手机的销售额一度来到全球第四,中国第二。不过,售后市场上普遍对其评价产品低端、体验较差。
杨元庆也似乎志不在此,另作打算。2014年,联想以29亿美元收购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业务,希望借此能冲击中高端甚至国外手机市场。
综合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联想也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然而,彼时摩托罗拉已被多次变卖,无论研发还是产品竞争力迅速下滑。
2004年,苹果市值已经过百亿美元,惠普也超过80亿美元,而联想收购IBM的报价是17.5亿美元,这17.5亿美元里有5亿是负担的债务,即使如此,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彼时联想也险些拿不出这么多钱,计划启动银团贷款程序。
可以说,业绩好看的PC企业,联想根本买不起,而买得回家的那些,比如负债几个亿的IBM,本身已经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掉了队,带不来多少好处。
同样的问题,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时也有所显现——智能手机浪潮下,势头正旺的苹果、三星都高攀不起,只能选择落魄的传统功能机大厂摩托罗拉。
这已经不是营收或技术方面的差距,摩托罗拉和智能机厂家们,中间隔着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