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年度最佳单动圈——DC评JadHIFI Concrete2 DM+ 凝神( 四 )



更令我感到欣喜的是 , DM+的低频质量还可以通过更换耳机线继续做微调 。 喜欢更细腻的质感 , 相对柔和一些的动态 , 可以选用ddHiFi Nyx银一类的纯银线材 。 对大动态念念不忘的朋友可以改换Neotech深海帝王鲑一类的高质量铜线 。 JadHIFI自家的两条线材和DM+也性情相合 , 铜线更注重低频弹性和氛围 , 铜银合金线的声音细节更清晰 , 低声部更显丰润柔美 , 亦是各有千秋 。

其实我一直坚信 , 如果一副耳机能把古典音乐诠释到位了 , 那么它在流行音乐方面的造诣肯定也不会差 。 但如果用两头翘、中间凹的调音去强行渲染古典乐的气势与华丽感 , 也很容易被听出来破绽 。 各种管弦器乐才是整只乐团的主角 , 是它们为乐曲填充入丰盈的骨血 , 使其言之有物 , 曲尽其妙 。 只有把每一种管弦乐器的音色都演绎得丝丝入扣 , 并将各种器乐梳理得井井有条 , 才能展现出古典音乐的和谐之美 。 同样的道理 , 从低音提琴到小号、黑管、长笛 , 直到钢琴所覆盖的频段 , 也是人声的主要频段 。 如果能搞定管弦乐的解析分离 , 那么人声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把控一定也差不了 。

DM+就是这样一副耳塞 , 它在中间频段给出的信息量与分离度 , 坦白地说 , 在我听过的动圈耳塞当中绝对名列前茅 。 而得益于DM+辽阔的声场 , 这副耳塞可以轻松地把如此充沛的信息量安排到一个相当宽裕的空间里 , 突出一个错落有致 , 言之有序 。 这时候呢 , 我更喜欢换上合金原线 , 或者纯银线 , 用来换取更广渺的声场 , 更舒展的乐器音色 , 以及愈发楚楚动人的人声 。 虽然这么做会让整段中频的响度稍稍超过低频 , 但这才是方向正确的调音 , 不是么?

来到高频段 , 能明显听出DM+正在努力地压制齿音 。 高音所携带的攻击性并没有那么强 , 而是呈现出一个较为圆滑的过渡 。 能量感先是被稍稍缓冲了一下 , 然后继续向上延伸 , 缓缓地衰减 。 就算在极高频段 , 也就是乐器尾音那一点点的余韵 , DM+的处理也显得极为宽松自然 。 并没有为了可以维持通透感 , 再把音色硬生生再接出去一截 。 这段声音该到哪里消散 , 就展现到那里 , 没有虚假的演技 , 全是真情实感 。 而DM+所呈现出的通透感 , 其实是用高频本身的信息量堆砌出来的 , 本就属于音乐的一部分 , 所以听起来才分外悦耳 。 就像是一位早已得道 , 修为高深的方丈给弟子传道 , 看上去全是弟子自己悟出来的道理 , 其实少不了师傅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循循善诱 。

器材搭配方面 , DM+毕竟是一款价格不菲的高端耳塞 , 相信它的目标受众也一定是搭配高端便携播放器或者耳放来使用的 。 我拿到它之后也是这样 , 一直用N8II、DX320之类的顶级播放器好生伺候着 。 然而当我无意之中把它怼上小尾巴的时候 , 好家伙 ,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带独立放大芯片与4.4平衡口的小尾巴 , DM+所展现出的声场规模与三频的舒展度同在播放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 。 不同之处仅在于使用播放器可以让背景变得更漆黑纯净 , 信息量也要丰富一些 。 仔细一想 , 倒也是这么个原理:DM+能有如此出众的声音表现 , 源于它通过复杂的腔体设计 , 消灭了绝大部分的反射与共振失真 。 可腔体又不需要通电 , 自然不用考虑前端的驱动力与控制力 , 因此能够获得相当高的下限 。 如果回头拔高前端的上限 , 那么DM+的上限也会水涨船高 。 唯一要注意的是这副耳机并不适合音染浓重的前端 , 因为它的揭示力实在太强了 , 染色的痕迹过于明显就会产生违和感 。 那些素质过硬 , 调音中正的新派国砖与DM+的相性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