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年度最佳单动圈——DC评JadHIFI Concrete2 DM+ 凝神( 二 )



我是在8月的西安展上第一次听到DM 凝神的 , 可以说DM是整个展会上最令我惊艳的耳机新品了 。 DM的外壳使用的是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且良品率极低的大马士革钢制成 , 略显粗糙的表面配合大马士革钢精致的多层压纹 , 狂放不羁之势尽显之余 , 亦不失精雕细琢之美 。 拿在手里把玩一番 , 层次丰富且多变的手感 , 加上每一层各不相同的锻钢压纹 , 完全可以视做一件工艺品 。 不仅继承了大水泥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 , 同时做到了粗中有细 , 将审美又向上拔高了一个层次 。

而DM凝神带给我的听感也如同它的外观一般 , 像是在一座宏伟的音乐厅正中间搭起了舞台 , 再邀请国际之名的乐团前来演奏 , 辅以顶级的曲谱 , 众人全情投入的发挥 , 共同成就出一篇经典的作品 。 这副耳机在处理声音的每个细节时 , 几乎都做到了饱满、细腻、有条不紊 。 因此 , 我在展会后就找木星借来了一条媒体机准备细细品味 , 分享给大家 。

没曾想我的详细评测还没成文 , 意外就率先到来了 。 由于疫情影响 , DM 凝神合作的五金厂倒闭 , 负责人失联 。 工厂过年前交付一半的壳料 , 由于DM难度较大 , 故提前支付全款 , 从而导致剩下的一半耳壳和物料无法追回 。 因此DM存在极高的山寨风险 , 经过风险评估 , 只能含泪终止了这个项目的生产和销售 。

DM 凝神的大马士革腔体制造工艺难度究竟有多大?这么说吧 , DM拥有数量繁多的冲孔式立体结构 , 每个孔洞不仅直径狭小 , 且长短也不尽相同 。 在尺寸较大的孔洞之间 , 还要穿插全贯通式的通气孔 。 而所有一切修形工作 , 都必须要求在整块金属上一次性制作完成 , 用以保证腔体的声学性能 。 这不仅对切削工艺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 也对材料的物性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 。 但更要命的地方在于 , 高硬度但延展性较差的不锈钢材质相对于这种复杂的工艺而言 , 实在太脆弱了 。 稍微遇到丁点儿瑕疵 , 整块腔体便随之报废 。 总而言之 , DM凝神这种“强人锁男 , 男上加男”的工艺 , 注定了它难产的命运 。

但这项技术恰恰是DM凝神的独门秘笈 。 首先 , 动圈单元的尺寸其实不需要做得特别大 。 大尺寸动圈往往会因为保持足够的刚性而刚需充沛的驱动电流 , 所以线圈阻抗一般会做得比较低 , 但大电流对于便携前端来说往往会形成高负载 , 并不利于前端水平的发挥 。 并且动圈过大 , 也会导致通过内部结构梳理气流的效果同步减弱 , 毕竟振膜面积大了 , 作用在上面的气流压强就小了 。 所以直径10mm的尺寸不大不小 , 刚刚好 。 把它放置在靠近耳朵的前腔里 , 不仅可以让传递出的声音更直接 , 还能通过在振膜前端小小的开槽与适度收束结构形成一个微型的声学共振腔 , 用来增强低音 。

然而前腔只能算开胃前餐 , 更精妙的后腔体设计才是DM 凝神的“主菜” 。 如何有效增强动圈单元的瞬态?只靠振膜材料自身的形变回复力 , 效果大多差强人意 , 而一旦把它的刚性做强了 , 低频又上不去 。 这时候就该轮到腔体发光发热了 。 只要在振膜的正后方增加一个硬质的盖子 , 就能让振膜在振动起来时向后带动的微弱气流受到挤压 , 让变大的气压帮助振膜反弹回来 , 从而增加它的响应速度 , 这种反向增压系统其实在很多动圈耳塞身上都可以见到 , 殊途同归 。 但还有一个问题 , 既然动圈耳塞的腔体内部形状是不规则的 , 如何保证这个回路增压反向作用在振膜身上的均匀度呢?这就不得不提到DM独特的阵列式后腔体均压系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