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不仅仅是植物,还有一些记忆或者思想 。这是我看完《山里来信》最大的感受 。喜欢看电影的舒星把文字写得像一张由图像编织而成的密网,把四季中每一个短暂的季节都放大成是枝裕和或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无论是楠溪江边的家乡,还是北京的老风光,都因为细节的丰满而显得十分充实动人 。
《山里来信》是豆瓣人气作家舒星的第一本书,由《春与故乡》《北京四季》《电影植物笔记》三部分组成 。既有作者近三年在家乡永嘉楠溪江山水中的经历,也有在北京景区游览植物的笔记,电影中植物与人的温柔互动 。在舒星平实舒缓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和植物对我们生活的抚慰和影响 。
塔可夫斯基曾在《时光中的时光》中说:“一个人必须独处,亲近自然,亲近动植物,并与它们相连 。”舒星说,这也是她的人生观 。对她来说,美好的生活一定与自然有关 。“也许,疲惫的一天会因为一首鸟鸣而灵动,也会因为看到一株植物而得到滋养 。”
文章插图
南溪河岭下段图片均由舒星提供
澎湃新闻:,你什么时候开始对植物和自然感兴趣的?或者说,这种兴趣从何而来?
2008年之前,我在舒行:.老家镇工作,对自然没有睁开眼睛,没有认识到植物的美,对花草没有清晰的认识,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不过,那时候可能是出于天性,也可能是从小生活在山里养成的习惯 。每个周末,我总是喜欢在山里散步 。春天,我特别注意桃花、梨花、油菜花、紫云英等常见植物的花期 。我还数着村里的几朵桃花,开心地跑去给每一朵桃花拍照 。秋天,我会去山里看桂花 。每次去山里,人都觉得舒服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那是大自然的功能,是大自然的舒适 。这是非植物爱好者的自然观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在家乡的道路上遇到很多熟悉的植物,但是却叫不出名字 。
家乡有一道菜叫“花、麦、肾、蛋”,我经常吃 。十年前的一天,我想,这花、麦、肾是什么植物,于是开始查阅资料 。找到它的学名“野荞麦”后,我仿佛知道了一个认识很久却不知道的人的名字 。我感到快乐和收获,仿佛一扇通向未知的门打开了 。从野生荞麦开始,我逐渐对植物的名字产生了兴趣,然后查阅比较了夜宵花、鱼腥草、虎耳草、金樱子、夏枯草、山药、炭母、香蕉藕等等 。随着我们对越来越多的常见植物的了解,我们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
文章插图
楠溪江山的梅花
澎湃新闻::是的,你的散文中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描写,不是为了上科普,而是自然的描写 。除了关注自己,你平时还有哪些渠道了解植物知识?
在寻找和记录舒行:,植物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植物爱好者,他们大多伸出援助之手,给出答案 。记得十年前,我在之前的博客《山之音》里记录了晚餐花,说我的家乡叫野繁花 。后来一个还是陌生人的朋友来留言说她的家乡叫野繁花 。从这个角度,我认识了一些植物爱好者 。他们经常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豆瓣相册中发布从树木到野花的植物照片,所以他们经常会在相册中找到熟悉但不为人知的植物,与手边常见的野花等植物书籍相比,他们会收获很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变得熟悉起来,周围的世界似乎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认识植物,融入自然,会对你的审美、自我意识乃至你的生活,以及你看待世界、观察环境、欣赏艺术等的眼光产生影响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对植物的认知和研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只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 。不像我那些对植物有很大了解的朋友,我真的对植物很痴迷,对各种植物都有深入的研究 。
文章插图
龙湾滩瀑布
ize:15px;">澎湃新闻:你有特别喜爱的植物吗?
舒行:春天时喜欢桃花,桃花是特别能传递春气的,还因为“桃花如故人”,从小开始,桃树就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春时看花夏时摘果,这个书里有写到 。还有映山红,是很有故乡情味的花,令人眷恋 。同样地,枇杷也是从小就特别亲近的,老家院子里有两棵 。秋天喜欢牵牛花、桂花,童年时代,老家村子一到秋天就弥漫着桂花香气,石板路开始变凉,墙垣上爬满蓝色牵牛花,这是童年时就能感知的最直接的季节变化,你不需要是一个植物爱好者,亦能有此体会 。
澎湃新闻:《山里来信》中关于故乡的文字是你从2015年起陆陆续续三年的记录,从节气看似乎都是春天、早夏?对你来说,永嘉的春夏有什么特别动人的地方吗?
舒行:我喜欢回老家过春节,永嘉民俗保存得较好,过年很有“年味” 。正月的乡村民俗活动繁多,正月初三开始就有走马灯,之后有社戏、迎佛、划龙船等活动 。春节后就是立春,南方的草木已经进入萌芽状态,一些早春的花都已经开了,这时候山间一派春气勃发,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风景每一天都不一样,梅花开了山茶开了,布谷鸟终日鸣叫,梅花和山茶落了,玉兰、桃花和李花又开始了……这种交替迷人而令人兴奋 。
对我来说,家乡最好的时节就是春分至清明前后、清明至端午、端午前后至立夏前后的一段时间 。春分掘笋,吃笋饭,看李花,树莺鸣声婉转 。清明看山里的雨、杜鹃、山樱花 。谷雨后有蓬虆、山莓吃 。端午看栀子花、绣球花、油桐花,吃粽子、吃枇杷、吃杨梅 。六月看成片的竹林新绿,这些都令人愉悦 。
《山里来信》中也不全是写山居的生活,也有更早前的在楠溪江走走看看时写下的游记,比如《寂静啊,龙湾潭》、《岩头》、《木芙蓉与芙蓉村》等 。楠溪江很多地方都是很美的,石桅岩的深谷碧水、石门台的溪涧瀑布、屿北村的古屋石墙、茗岙的高山稻田、永嘉书院的山洞隧道和山涧等等,都是很值得看的 。连续好几个炎夏,我不知疲倦地走在楠溪江山水中,心中却还是遗憾脚步不能踏遍楠溪江山里的每一寸土地 。
文章插图
楠溪江狮子岩
澎湃新闻:书里除了描写你故乡的四季风物,永嘉楠溪江山水中的见闻,也有现居地北京的植物和自然,关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你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舒行:南方的植物大多水灵,清润,和时令节序紧密结合,甚至和风俗相关 。北方很多植物壮观,亦有历史感 。在南方,立春梅花盛开,向阳处阿拉伯婆婆纳开放,望春时玉兰含苞萌动,惊蛰后桃花开,山矾散发香气 。在南方,桃枝、柏树枝、棕榈树叶、南天竹等经常被用于民俗活动中 。而北京的立春时节,到处还都是一片灰秃秃的,要到惊蛰过后好些日子,才始见迎春、山桃,玉兰则要春分后才开 。北京的三月中下旬,全城山桃开放,轰烈壮观,玉兰开在古建旁,极有古意 。北京的银杏树、松树大多年月久远,参天而立,有历史感,相较之下,南方的银杏就没那么好看了 。
北京城树木覆盖率非常高,街边种很多白杨树,树荫广袤,远望如山,还有榆树、白蜡树、杨柳等,北京的杨柳和南方的杨柳也不太一样,北京的柳树好像有一种硬气,而南方的柳树则是很柔的 。国槐似乎是北京最广泛种植的行道树,南方最普遍的行道树则是很美的香樟 。北京还有栾树,夏天看黄花,秋天看蒴果,大概是南方没有的 。近代日本作家中国游记里还记录过北京的行道树有合欢 。不过现在北京合欢不算多,北海公园有,马路旁也偶见合欢,但开花时没有南方的合欢花那么水润清艳、有梦幻之感 。北京春天的牡丹、芍药也很好看,景山公园的牡丹盛况、北海公园庭院内的牡丹,都是南方没有的 。
文章插图
北京景山公园的牡丹
澎湃新闻:你在书中写山里的生活,蓬勃充实 。“不像我在城市生活的时候,如果没有触及自然或书本,艺术等等,时间消磨在家务中的时候,常常会有无处着落之感 。”能否谈谈这种无处着落感是什么?或者,我可以理解为山里生活给了你一种踏实感和归属感?
舒行:在城市的生活,日常生活远离山、水、土地,植物也远没有南方丰富,时间长了,会有一种久在樊笼之感,就很想回南方 。所以我必须时不时地要回南方,在南方,你会觉得离土地近了,能闻见泥土的气味,看到熟悉的地方长着熟悉的植物,人在瞬间就恢复了生机,觉得踏实了 。
这大概就是乡愁得到了纾解 。我还不认识“乡愁”两字的年纪,已经感受过乡愁的滋味 。那时村里有两户人家要搬迁到城镇去,父母很羡慕他们,我则惆怅地想:“珠珠(搬迁人家和我同年级的小朋友)想家了怎么办,我们不能一起玩捉迷藏趟溪水了,换作我,才不要离开村子呢 。”而后连续几个夜晚,我望着远处城镇璀璨的灯火,很害怕父母有一天也会搬离村子,很怅然,这大概就是乡愁 。
夏天在北京,我的乡愁就不如春天那么浓烈,因为北京的夏天比老家凉快很多,颐和园、北海、什刹海的荷花都很好看,夏天去长城,非常适合看云,巨大的云影一团一团投在古老的青山间,人走在长城上、云影里,山风大而清凉 。
文章插图
辉夜姬物语中的春郊截图
文章插图
楠溪江山里像《辉夜姬物语》中的春郊
澎湃新闻:你说自己“走得越多,便越会发觉自己对这片乡土的热情,并觉得家乡风土会是一个人的根本”,你觉得永嘉和楠溪江怎样影响了你,塑造了你?
舒行:让我举个例子吧 。高畑勋的《辉夜姬物语》大概就是在讲家乡风土就是一个人的根本,风土于人是如此重要 。辉夜姬在山里生活时那种自由与快活的天性,在搬到城里后都消失了,她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东西,毫无生机 。她童年时的那些事物:竹林里的山茶、梅花上的鸟鸣、饱满地缀于枝头的玉兰花(日本辛夷)、山里幽静的紫藤、清新的杜鹃、溪桥边的八仙花、从泥土里复苏的竹笋、晴天的蒲公英、雨中的大蓟、田里的香瓜、崖壁上的蘑菇、鸭跖草与龙胆、山葡萄与紫桔梗,都不再是触手可及的了 。
山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内在,山里的事物也是她在尘世所留恋的 。她在城市生活时,在后院仿造了一座小小的家乡的山,用茅草当竹子,艾草当树,还种了几簇粉色百合花,但只得一点点的安慰 。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年春天,辉夜姬出游春野,春野依次开着油菜花、紫云英,然后是一片青麦,这种植物的层次和颜色,和楠溪江郊野的春天很像 。辉夜姬从城市回到山里,她以拥抱的姿态奔向山野中的樱花,那种狂喜的心情流露,让人高度共鸣,仿佛看见自己 。我回永嘉和楠溪江,就有点是这样的心情 。
《辉夜姬物语》总让我想起黑塞说的话:“喜欢探索和有智慧的人,会在心智成熟的年纪里还回头溯寻童年,重温当时的心灵活动;然而大部分人早已忘却,或者永远抛弃了这个真正重要的内心世界,一辈子迷失于纷繁的尘世,在烦扰、奢望与目标之间征逐浮沉 。其实那些原本就不存在于他最根本的内在,也不可能引导他回归那最初的根源 。”
黑塞所说的一个人要回归他的根本内在,似乎是需要慧根的,和《辉夜姬物语》中的宗教内涵不谋而合,辉夜姬因为愚蠢的父亲(就是黑塞所言的后者)而再也无法回到故土,既然不能过亲近“鸟儿虫儿和野兽,青草树木和花”的生活,不如选择归去——离开尘世,回归仙界 。而“归去”,也似乎就是前世早已注定的,在她童年时,在山间第一次唱“松风犹似唤侬归,自当速速就归程”这前世之歌时,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在尘世生活的结局,使得她边唱边落泪 。
文章插图
楠溪江的春天,牛在吃紫云英
澎湃新闻:你应该是个很爱看电影的人吧,《山里来信》中也多次提到各种电影或文学作品中关于自然、植物的场景,你有因为某部作品爱上某种植物的经历吗?能说说最近你看的电影中关于植物触动你的一幕吗?
舒行:看了很多次日本电影《其后》,然后越来越喜欢百合花 。《其后》拍百合花之美,纯洁清幽,悠悠的香气仿佛要飘散到屏幕之外,令人平静 。
最近对电影中植物的触动,则是山田洋次在《家族之苦2》中拍的红花石蒜 。日本不少电影都有拍红花石蒜 。山田洋次在寅次郎系列电影里也拍过 。《周围的事》、《天然子结构》等电影里都有红花石蒜画面 。红花石蒜是开于初秋的花,日本称彼岸花,又名曼珠沙华,传说是开在黄泉路上的花,死亡之花,这令它有了诡谲哀伤的意味 。红花石蒜也多开于墓地,种田山头火有俳句:“曼珠沙华开簇簇,故乡处处皆坟墓”、“曼珠沙华开簇簇,正是吾身安睡处 。”《家族之苦2》里,小林稔寺扮演的穷苦七旬老人,打工时在工地吃午饭,工地旁、街边正开着一片片红花石蒜 。下工后,他掐来一枝,带回简陋的居所,用玻璃瓶插起来,然后对着石蒜花吟咏了某俳句,让人觉得落寞孤寂,凄苦无助 。不久,老人在聚会酒后逝世于他人家中,那枝红花石蒜奠定了悲伤的基调,似乎预示着他的死亡 。于是一枝花,也就与生死紧密相联了 。
澎湃新闻:从你的文中,也能感觉到你比较偏爱日本电影,你觉得日本电影中对植物和自然的描述有何共通的特点?
舒行:都非常细致而有情 。日本电影总是很专注四季的更替和大自然的变化,文学作品或电影,总是有很多自然元素参与,似乎大自然就是文艺的基础,没有自然元素的参与,这些作品好像会随之黯然失色 。那些大量植物特写的画面也总是特别美 。像市川昆《细雪》对樱花的描写,是一种极致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也有描述自然与植物的情节,现在的中国电影几乎没有拍植物 。几年前,我曾写了篇《影像中的日常》谈论这个问题 。
文章插图
杭州九溪紫藤
澎湃新闻:你理想中的亲近植物的旅行是怎样的?
舒行:今年春天在杭州山中的旅行非常难忘,是理想中的旅行 。杭州山中风物于我,所引起的感情,几乎和楠溪江一样 。杭州的魅力之一是让人特别容易“认他乡为故乡 。”它会让人有热情冒着大雨去梅家坞附近看山紫藤 。还去了九溪十八涧,清润的山紫藤开在溪涧上方,倒映在水里,沉静动人 。不顾劳累地爬了非常高的五云山,看到了雾色中淡紫的马银花 。
最奇妙的是,到五云山山顶寺院下方时,山道两旁遍植竹林,而彼时,山雾下得很浓,竹林中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林下长满新笋,大多是破土不久的黑乎乎的矮笋,新笋一小只一小只坐在竹林中,可爱又充满灵气,像一座座小佛,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仿佛是活的,林中笼罩着一种说不明的东西,我问家属,有没有感觉到这些笋和别处的不太一样?家属回:有一种万物有灵之感 。原来他也觉到了这种奇妙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植物的灵性吧,那么一瞬间被有心人捕捉到了 。觉得非常幸运 。
澎湃新闻:现在有没有下一本书的写作计划?
舒行:我不是特别会计划的作者,写文章都是随兴而致,当作一种记录生活的手段,想写了才能写 。但我还会继续拍照和记录,希望使更多人注意到风土、自然、四季与节令时序之美 。
文章插图
《山里来信》/舒行,2018年7月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山里来信》摘录
行禅山中
楠溪江下游北岸的行禅山海拔约五百米,山虽不高,但山上的行禅村藏在层峦叠嶂中,算得是山外人的向往之地 。八月,去行禅山中外婆家避暑热,山中夏日昼长人静的光景在我已很遥远了,之前每次从北京到行禅山里看外婆都是在春节期间,碰上的多是雪融菜园或枯枝老鸦这类情景,这次终于选了夏天来,正好可以再次感受到久违的山间的悠悠绿韵 。
黄昏时抵外婆家的院墙下,远远就看见墙头的那一丛白色晚饭花,长得极茂盛,雅洁富有野趣 。当地称其为夜饭花,是吃夜饭时开的花,但永嘉方言吃晚饭也并非是吃夜饭,而是“吃黄昏”,中午饭为“吃日昼”,早饭是“吃天光”,这语言古来已久,浪漫有趣,仿佛吃的不是食物,而是吃时间、烈日、落日、星星与雨露似的 。但晚饭花的土名并没因此叫黄昏花,只道是夜饭花,小时不识字,土话听上去以为是野饭花 。印象中家乡山中的晚饭花多是白色,荒屋旧址之上、墙壁间一丛丛、一团团,枝叶披纷,灿烂奢侈 。外婆的这墙头之上,除了这丛晚饭花,边上还有金针花,这几丛金针花也开了三十多年了 。从前外婆摘下花来洗净晒干,炖猪蹄吃,再加入花生、黑豆、生地之类的吸油,滋补又味美,是一味难忘的山家菜 。
墙头自然少不了葱,青葱蓊郁,煮粉干、煮素面或炖汤,随用随采 。农家有了这堵院墙,像拥有一个小型菜市场 。爬在墙垣的还有丝瓜、蒲瓜、金铃子 。金铃子是小时比较爱吃的农家水果,俗称癞葡萄,它的外形有些像苦瓜,但没有苦瓜那么长,像一只偏圆的小苦瓜,和苦瓜同为葫芦科植物,成熟时外壳为橙色,色彩鲜艳,适宜入画,日本画中也有画金铃子的,叫作锦荔枝或蔓荔枝 。金铃子须成熟才可食用,剥开橙色的苦瓜皮似的壳,里面是鲜红的籽粒,像吃石榴那样,吃的就是这些籽儿,味道清甜 。
院子地面的石缝间长着三三两两的车前草 。这种植物此处遍地都是,幸田露伴称之为“大叶子”,说它既不妍丽也不闲雅,既不高贵也不温婉,既不魅气,也不露锋芒,只是平平凡凡,任随人类、牛马、鸟蛇践踏摧残,呈现出一副无怨无悔、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 。宫崎骏的《龙猫》和《起风了》中,也都画有它的身姿 。我也爱车前草的平常亲切,城市里稍有野趣和泥土的小片地方,也一定少不了它的身影,寻觅它来泡茶喝也是很容易的事 。山里人近年多了项收入,就是在山中采中草药去卖,其中包括车前草 。山中大娘农事家务之余路过山径,兜着围裙采车前草的情形,让人想起《诗经》中的采车前草:“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之 。”
山中夜晚凉爽宁静,是阴天,没有月亮和星星 。八点一过,听到后山竹林中的猫头鹰已经叫起来了 。小孩时听到猫头鹰叫声总很害怕,此刻却是欣喜 。小时候睡在山里老屋的楼上常听猫头鹰叫,害怕得用被子蒙住头,村里人说,猫头鹰叫了,村里有人将要死了,说猫头鹰是阎罗派来的 。现在看来这个说法倒和梭罗写的猫头鹰相通,梭罗说猫头鹰的叫声是大自然中最忧郁的声音,好像它要用这种声音来重复人类临终的呻吟……那呻吟声是人类弥留之际的可怜的残息 。他还说这种声音最适宜于阳光照耀不到的沼泽与阴沉沉的森林,使人想起一个广大而未开发的大自然 。他为有猫头鹰而感到高兴 。久居京城,家乡的自然之音都是可怀念的,此时的猫头鹰叫声听来也觉得健康而静谧 。金句大师梭罗还说过:“在任何情况下,自然之音都有足够的力量去振奋一个人的精神 。云杉、铁杉和松树不会使人堕入绝望 。”
文章插图
夏日竹林
在山中也起得早,清晨做了一次长长的散步 。院墙下的村路边缘种了一排木槿,有单瓣淡紫色的,有重瓣紫色的 。每次读到“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总是会想起外婆家的这排木槿,因为路在山坡上,种这一排木槿篱能很好地挡住小孩跌落 。路边的菜园子种着刀豆、红薯、带豆之类 。从山坡走下去就是行禅村的主路,旧时是永乐古道的一段 。主路下是一条环村小溪,溪水经山谷奔流到东边的行禅水库 。
沿主路向东走 。这条路我走了很多次,但走多少次都不会厌烦 。尽管路面修宽浇了水泥,但路两边的草木还是很茂盛,石墙上长着野荞麦、鸭跖草,鸭跖草幽蓝色的花瓣上还沾着露珠,晶莹剔透 。路旁爬着三裂叶薯,开着紫色的花,络石爬在石墩上,只开了一朵洁白的花,醴肠的白色小花开在墙角,还有铁绣红色的革命菜,从前不能叫出它的名字,但这些都像是亲切的旧友人 。塔可夫斯基在《时光中的时光》里说:“一个人必须独处,贴近自然,贴近动物和植物,与之相触相通 。”
走过村子的叶氏祠堂和一座寺庙 。这两座标志性建筑算是行禅村界,越过它们就是野外了 。这寺庙让我想起行禅村里远近闻名的民俗活动“走马灯” 。“走马灯”活动一般从每年正月初三开始,由十七个十四岁左右的男孩扮成三国人物或白蛇传人物,刘备孙尚香诸葛亮,白蛇青蛇许仙法海,还有马夫之类的 。孩子们作京剧中的脸谱打扮,身着定制的戏服,其中十人骑纸马,所谓纸马,是以竹子为架做成马形,糊上白纸,然后在孩子们腰部前后分别绑上马身前部分和后部分,马肚内点着蜡烛,孩子们走动时就像骑着马;表演时,和着乐队唱着马灯歌,挨家挨户表演,这就是走马灯 。马灯队所到的人家也必须设八仙桌,摆猪头糕点水果之类的供品,备酒设盏,整个院落灯火通明 。院子围满远近而来的看客,部分人被挤到院边的菜园里去,主人家主妇于是发话了:“你们不要踩坏我的菜啊 。”表演毕,这户人家会招待表演的孩子们吃零食 。记得有一年外婆自己炸了灯盏糕分给他们吃 。
马灯歌曲名《高机织绸》,调子有点像温州地方戏瓯剧 。《高机与吴三春》是温州瓯剧名作,在温州家喻户晓,故事讲的是明嘉靖年间,平阳宜山的织绸工人高机和富商独女吴三春相爱私奔的故事 。楠溪江下游江北一带民俗活动比较丰富,走马灯之外,正月里举行的还有划龙船、划滚龙、唱娘娘词、唱莲花、迎佛等等,与之相应的就是丰富的民间音乐,这类民俗音乐之外还有劳动号子、田歌、船歌、撞歌等,撞歌大约就是青年男女之间的对歌 。
叶氏祠堂下面有几亩稻田,稻田下方即是行禅水库,水经过坝口奔腾下山,水流撞击岩石,奏出好听的音乐 。清晨山雾弥漫,白茫茫中望不到山溪,只闻水响 。再往东,路旁左上方是一片杉林,杉林之上便是草木葳蕤的山野,右下方一带梯田,有的梯田种水稻,有的种茶 。茶叶乃此地主要产物,农人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收入 。雾中茶园柔和清新,有茶园间植着橘树,鸟雀停在树上欢叫,显得山坡更幽静了,空气也很新鲜 。东边的雾渐渐散开,这座山转角处的又一处山庙在望了 。
去山庙的山径分离主道上山,这条山径也走了很多次,山径外的山坡上长着野山茶,春节前后开着优雅纯洁的白山茶花;秋天时有漫山坡的胡枝子;冬天,树枝上爬着菝葜,结着一串串诱人的红果 。但这果子并不能吃,大人们告诉小孩说:“吃了拉不出哦!”因为颜色实在太好看,我偷偷尝过一颗,入嘴就很涩,吐掉了 。山径边出现一小棵地桃花,非常可爱,初见时误以为是小木槿 。草丛里有幽美的紫萼蝴蝶草,楚楚动人 。
转过山角的山庙,视野开阔起来,这是三山的岔口,站在此山间,东可望见乌牛、乐清的层层远山,及平地处的田畈与房屋 。与此山近乎垂直的山脉,山腰间有一条羊肠小道,右手边是深渊,左手边是峭壁,曲折的小道旁有几处瀑布,闻名于当地市镇 。
小道通往另一处寺庙,当地人叫作“上殿”的山庙,此庙建在悬崖上,如今修得富丽堂皇 。可惜现在连寺庙都城市化了,从前这庙的建筑很古朴,两层八十年代仿古建筑,楼上客房窗临深渊与瀑布,开门出去是涂着朱红色油漆的木制走廊,临戏台和院子 。很怀念在这寺庙度过的时光,深夜看完社戏,我们打着手电筒摸着羊肠小道的石壁回家;白日里站在寺庙院子看到开阔的山川幽景,令人心里明朗豁达;家里在庙里做佛事时的斋饭味道,悠远难忘呀 。记得《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里说过,寺院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能令人放松,当人们感到疲累时来到这里,回家时能感觉轻松多了 。行禅山也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
【创业时代主题曲 创业时代李奔腾唱歌的歌名是什么】此外,外婆家用蓝夹缬的老被面做的窗帘也特别好看 。而至于“行禅”之名,据传和佛教中的名词“行禅”有关 。佛教中之“行禅”有走路修行之意,坊间流传永嘉一高僧曾行至行禅山,说“此乃行禅之地” 。也许因此得名 。
- etf和基金有什么区别,159915创业板指数基金
- 创业年代各人物原型 创业年代原型
- 创业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创业需要具备什么
- 家庭小工厂半成品代加工项目,家里能做什么创业项目
- 十大励志创业电视剧 好看的励志创业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 创业板试点首批企业名单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名单
- 12333查询就业创业证 就业创业证给用人单位
- 农村发展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新闻
- 常见的创业机会有问题型 创业机会类型的变化
- 创新创业项目点子,创新创业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