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掌管ACG七个月,沈抖是否成功扛起增长大旗?( 三 )



过去几年 , ACG侧重于云与AI的融合 , 打造了一套可复用的、差异化的“云智一体”技术、产品和体系 , 在制造业、交通、金融、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化效应 , 可以持续带来运营规模和业务营收的提升 。



沈抖接管ACG后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 是在今年9月的某论坛上 , 宣布基于“云智一体 , 深入产业”的新战略 , 升级为“云智一体3.0”架构 。

3.0架构 , 是指ACG将从行业核心场景切入 , 通过打造行业应用 , 带动和沉淀AI PaaS层和AI IaaS层的能力 。

简单而言 , 从沈抖表态思路来看 , ACG未来战略 , 仍是在早已确定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战略上延续和纵深——包括深入水电能、制造、政务、交通、金融等在内的To B、 To G各行业 , 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落地 。

“数字化浪潮大背景下 , 传统企业、政务行业有着足够的市场空间 , 想要需求新增量的云大厂 , 都将To B和To G行业当成了共同目标 。 ”有观察人士就表示 , 传统企业和政企大客户也是阿里云、腾讯云等最近两年重兵布局高地 。

以阿里云为例 , 从去年调整组织架构 , 设立数字政府、金融等18个行业部门 , 到今年引入原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 , 频频进行架构、人事变动背后 , 其实盯上的就是To B和To G行业 。

腾讯同样如此 。 今年7月 , CSIG组织架构升级并成立政企业务线 , 明确了政企市场的打法和阵型 , 集中力量巩固To B、To G市场 。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彼时表示 , To B业务已经成为公司增长支柱 。



从ACG、阿里云、CSIG打法来看 , 其实打造标杆案例的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 , 与移动互联网、甚至公有云PaaS“熟人竞争”不同 , 它们在传统政企行业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竞争对手 。

在当下 , 政务云行业主要分为几类玩家:华为云、浪潮、紫光等传统IT厂商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移动运营商 , 神州数码等数字化服务商 , 最后才是阿里云、ACG、CSIG这样的互联网企业 。

从市场份额来看 , 互联网大厂在政务云市场的比例还相当小 。 IDC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底 , 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总规模达到了375亿元 。 其中 , 华为云市场份额占比达25.8% , 浪潮云占比20.4% , 中国电信、新华三/紫光云分别占比11.8%和11.3% , 中国移动占比5.2% , BAT都被归为了其他 。


这种变化 , 一方面与云计算本质有关 。 云计算本质上还是一个To B行业 , 流量至上思维失效 , 是一场技术方案、硬件设备、运营服务、实践经验、生态的综合考验 , 而BAT素来以To C业务见长 , 面对长期耕耘B端的其他类型玩家 , 比如面对To B基因深厚的华为云 , BAT并不占据明显优势 。

另一方面 , BAT还有一定短板 。 政企客户需要格外重视政务安全、信息保密 , 具有“国资”背景、安全可靠是供应商非常重要的考量条件——比如拥有覆盖全国乡镇网络基础设施 , 客户群和客户拓展渠道相当广泛 , 而且有“国家队”坚实背景的运营商云 , 就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

“云网融合”、“背景可靠”正是运营商云飞涨的重要原因 。 以中国电信为例 , 2021年增速100%远超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

不过 , BAT们相比运营商云也有自己独特优势 , 那就是研发技术较强 , 数字化赋能下 , 更灵活与主动 , 帮助政企客户打造产业生态、提质降本的效应 , 超过其他领域玩家 。